抱歉,电动汽车的2020年,终究是被特斯拉给毁了
汽车是一个规模化产业,只有实现几十秒一台汽车的生产节奏,才能实现规模优势,实现制造成本下降带来的价格竞争力。百年汽车工业已经实现了燃油车的规模化,奔驰、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通过全球化实现了成本的最低化。
在中国市场,合资车企长期把控着最大化的利润,而自主车企则在规模化和利润上不断努力。
抛开利润不说,即使是在产销量规模上,也仅有吉利、哈弗等等少有的自主车企实现最低标准的百万规模。
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体量还非常弱小,导致售价居高不下。
如果要做一个对比,我们可以从一车三动力的比亚迪身上找到最直接的例子。
比亚迪最为主要的车型秦Pro轿车,燃油超能版售价6.99万起,DM插电超能版13.69万起,EV超能版14.99万起。从燃油车到电动车,价格相差一倍,而且这还是比亚迪,拥有自家的三电产业链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规模。
运营市场是电动汽车最大目标,但不管是北汽、比亚迪还是广汽,都在打造高端车型,致力于在私人零售市场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说以上新能源车企背后有传统车企支撑,那么蔚来、小鹏和威马等造车新势力就得依靠自身和资本的力量实现突破。但1万辆的起步销售量,意味着规模化路途遥远,要实现成本递减,带来售价吸引力,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任务。电动汽车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要说服用户购买电动汽车,目前唯有一张牌照。高昂售价之外,充电的不便利、电池续航衰减和高更换成本也是阻碍因素,电动汽车似乎并没有太多筹码能够引诱用户。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虽说充满亮点和成长性,但目前的应用场景还过于狭窄和简单,无法带来明显的用车体验差别。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