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蓝驰创投谈理想汽车:上市是千亿起点

2020-07-31 16:50
投资界
关注

中国的第二家新造车势力,理想汽车终于敲响上市钟声。

投资界消息,北京时间7月30日晚,理想汽车顺利登陆纳斯达克,公开发行9500万股ADS,发行价11.50美元,同时若干现有股东购买3.8亿美元A类普通股,共筹资14.7亿美元。理想汽车开盘股价15.5美元,上市首日收盘大涨43.13%,市值达139.2亿美元。

“出行将是个至少万亿美元的大赛道,会出现千亿美元的大公司。”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他主导了蓝驰创投连续5轮对理想汽车的投资。

“对李想和理想汽车来说,上市只是开始,资本市场从来不会吝啬对创新者的奖赏,而我们VC的使命就是用资本撬动真正具备颠覆性价值的创新。”

要干就要All In

朱天宇和李想的结识源于趣店(NYSE:QD)。

2014年,蓝驰创投成为趣店的第一个投资人,彼时的李想正是罗敏的天使投资人。第一次趣店董事会,三人约在汽车之家的办公室。“那是第一次跟他聊,他很犀利,是个很注重效率的人。”朱天宇回忆。

真但正和李想聊造车的事情则是2年后。“起初我们也有担心。对于机构来讲,投整车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朱天宇坦言。汽车是个重资产且产业链复杂的行业,但随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又处于大变革的前夜。

蓝驰创投是一家专注早期投资的创投机构,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蓝驰关注到了由技术带来的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存在大量的商业机会,而自动驾驶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富集型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商业落地最具想象空间的领域。“我们内部有句话:没有云计算,何谈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何谈人工智能?我们是一路从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关注而来,主线还是看大数据真正富集的方向在哪里。”朱天宇说。

但是,见过很多第三方辅助驾驶的方案商后,蓝驰发现感知层、决策层、控制层是很难融合的。朱天宇判断,必须从整车制造的角度去看自动驾驶怎么落地,因为整车厂在价值链上依然是整合资源能力最强的一环。

2016年下半年,就在朱天宇决定将行研视角往整车延伸的时候,一次他和李想探讨自动驾驶落地路径,李想便大力邀请朱天宇去看看他的造车项目。“与其讨论那些辅助驾驶方案怎样落地,不如来看看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李想说。

李想把朱天宇带到办公室深谈了一下午,介绍自己对出行终局的判断和造车路径的设想、为什么叫车和家、以及关于小车和大车的设计。“聊完之后我就觉得不一样,打动我不是因为当时的小车计划,而是他对未来整个出行格局的看法。”朱天宇说。

其实,那是朱天宇第一次听李想详谈造车。此前,朱天宇只知道李想结束了所有参与的天使投资,投资的群全部退出,项目都不再继续投钱,新项目也都不看。“他从一开始就all in了,第一轮就自掏腰包。”朱天宇说。因为蓝驰在技术和行业研究上的积累,两人认知很快对齐,在聊完第二次后蓝驰就决定下注。

“现在回想,就在2015、2016年左右,大家的认知可能就开始分野了。”朱天宇回忆。作为投资人,如果你只是迷信技术,可能更喜欢看那些做技术的。但蓝驰一直强调的是,你的技术是不是有造血能力,支持技术不断的滚动变大、提升壁垒。

事实上,从大数据赛道开始,蓝驰创投就有个核心观点:一家企业必须具备“一边赚钱,一边赚数据”的能力,这也和蓝驰最终选李想的逻辑一致。“有些方式是先烧钱把壁垒拱起来,再去想怎么赚钱,但是很可能没等到赚钱那一天就轰然倒塌了。”朱天宇说。

尽调过程中,除了理想汽车,蓝驰创投把其他新造车都看了一遍。“但真正按照我们说的,闭环的解决问题,把场景、需求都想清楚,并且针对问题、挑战想清楚了怎么解决?只有李想给我们的答案是最清晰的。”朱天宇表示。所以蓝驰在 2016 年参与了理想汽车的 A 轮融资,并且连续投资 4 次。

除了新造车,蓝驰创投也调研了大量主机厂,比如上汽、一汽、吉利等传统厂商。“我们的视角不在于了解传统厂商怎么看,并不需要传统厂商告诉我这个路径对不对,我们已经认可李想的路径。”朱天宇说,“但是我要了解整车制造的难点,要知道自己在冒什么样的风险。”

理性了解整车制造的难度后,在对李想的团队尽调时却收获了“惊喜”。朱天宇介绍,在和核心团队访谈一圈下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负责生产设计和制造的高管。“他办公室墙上有两张大图,是他的时间表,当他讲起这张图的时候很骄傲。”朱天宇说,“因为这个时间表里的每一个节点,李想的团队都没有错失”。

2016年,市场正处在各类“PPT造车”不断地跳票的时期。而李想的团队一个时间点都没有miss,什么样的组织执行力才能实现这一点?“打动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李想对组织架构的设计,如何把互联网产品经理、汽车工程师、地面汽车服务人员、销售人员,这么多不同画风的人放在一起好好共事。”朱天宇表示。

事实上,蓝驰创投10年前曾在硅谷亲历Nokia的教训,也增强了捕捉理想汽车的信念。“要跨越生产力的创新鸿沟,更要跨越生产关系的创新鸿沟。硬件大企业往往很难接受Software eats the world的理念。”朱天宇认为。

今年6 月,前奥迪研发主管莫彼得(Peter Mertens)在 cleantechnica.com 的采访文章里面说到:“要管理软件就需要软件工程师和软件组织架构。如果让硬件组织架构的硬件管理者去负责你的软件,怎能期望获得成功?” 而朱天宇认为,李想构建的新组织体系,具备降维攻击的优势。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可能在迭代速度上掌握主动权。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