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IPO背后的无奈与迫切
新造车势力扎堆上市寻求自救
截至目前,蔚来、理想皆已经赴美成功IPO,另外小鹏汽车也传出已经在美提交招股书,哪吒汽车也寻求明年在科创板上市。
可以看到,不仅仅对于理想,对于国内一众至今还无法自我造血的新造车实力而言,特斯拉带来的冲击是近乎致命的,尤其是未来国产版特斯拉的售价随着零部件国产化而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
数据显示,在今年6月份,特斯拉已经占据国内纯电市场23%的份额,上半年以45754万辆的销量大幅领跑国内其他新造车势力,距离国内新造车势力前十的销量总和仅少了41辆。
在前后夹击的大环境中,尽快筹集资金、加快产品研发与交付以实现自我造血成为所有国内新造车势力的自救之路。这时候,IPO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一家新造车企业而言,公司的生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能否尽快量产交付。只有产品顺利交付,才能实现资金回笼,继而增强资本投行的信心。
然而“残酷”现实显示,全国近40家造车新势力中,最终能够实现产品交付的仅有蔚来、理想、小鹏等8家企业。
新能源汽车为何量产交付如此之难?首当其中的就是“缺钱”,此前新能源造车市场就曾流传“没有200亿不能造车”的说法,虽然也有人曾经不认同,但是市场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
以理想汽车为例,截至正式递交招股申请书之前,其累计融资20.75亿美元,这一金额在国内已经是前三名。然而依据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理想汽车2018年、2019年分别净亏损15.32亿元、24.38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净亏损分别为7710万元、7520万元。参考理想此次IPO募集近11亿美元,显然对于至今未能盈利的它而言,200亿并不够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资金只是第一步,有时候“资金充足”也未必能够成功造车,譬如戴森、奇点,前者投入179亿后最终宣布放弃造车,后者据称累计融资超过180亿,也没能干过累计融资金额低于它的理想和小鹏,更是直接卡在“量产”门槛上。也因此,即使资金充足,生产能力、成本把控不能做到有效控制,量产交付也只能存在于口头上,即使量产也并不会长久。
今年可以说是国内新造车势力的生死节点,特斯拉入局、补贴退坡、疫情爆发等事情同时发生,给国内的新造车势力着实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这股压力下,许多新造车势力也最终没能熬过去,诸如与拜腾、赛麟、博郡等相继出局,天际、零跑等也在边缘线苦苦挣扎。
时至今日,诸如蔚来、理想、小鹏等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即量产交付,但是此时还不到松口气的时候。
不可否认,借由IPO,新造车势力能够在短期之内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以继续下一步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等。但之后能不能顺利走到最后,在继续存活的同时实现盈利,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作者:韩璐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申报中立即申报>> 0Fweek 2025锂电行业榜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