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Al lin造车,雷军如何重塑小米?
入局造车,小米的“谋定后动”
人种学者扬·奇普切斯在系统性的研究过私人物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变迁后,曾经得出过一个有趣的结论:
只有两件个人物品是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会随时带在身上的,它们分别是现金和钥匙。
在那之后,伴随着快捷支付、指纹门锁、私家汽车的普及,这一列表之中的物品还在不断经历着更迭。
从这个角度来说,身处2.0进化时代的小米,此次发布会上官宣造车的新动向,同样是其基于智能终端,链接出行设备,将汽车钥匙带出生活的一次“尝试”。
对于不熟悉小米的用户来说,小米的这一尝试可谓一波三折。
想要明白小米官宣造车的逻辑,首先要明白的是,小米此前为何不造车,又为何对造车问题“三缄其口”。
纽约大学教授,著名咨询顾问克莱·舍基曾经在《小米之道》中总结出四条这一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信仰,它们包括:
1.以用户为中心;
2.只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
3.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4.克制贪婪。
四者之中,后两者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克制贪婪都是最难的,也是竞争对手最难学习的。
这一价值在创业阶段的体现,是小米对于硬件毛利率的严格控制,而在当下,它则意味着小米对于“风口”的谨慎态度。
但“谨慎”并不意味着放任无为,小米对于造车的兴趣和布局,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深埋。
虽然雷军在30号的发布会上说,公司实际上在今年1月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但早在2015年,小米就已经开始参与新能源造车的前端环节,那一年,雷军所创立的顺为资本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和C轮的融资,并入股蔚来。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左)蔚来创始人李斌(右)
企查查投融资显示,小米关于交通运输类的投资事件达到17项,其中,2012年,小米曾投资木仓科技,资料显示,北京木仓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实用应用开发商;2014年,小米投资了车载智能终端设备生产商凯立德,和车载智能产品研发商睿米等。
至于小米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否跟上,大可不必担心。
企查查知产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有有效专利6758项,其中专利名称、专利摘要包含“发动机、导航、车、驾驶、雷达、行驶”的专利有211项。
这一数字,即便是同蔚来等先发品牌1000余件的专利数相比,差距也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小米过去数年内对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的硬实力支撑,也是有目共睹。
2020年7月,雷军在《人民日报》撰文,5年投资500亿元;8月,雷军在小米十周年演讲中提到,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预算超过100亿元,同时雷军还给小米定下了“三大铁律”,以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11月,小米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宣称在2021年将扩招5000名工程师。
庞大的投入之下,即便面对造车前途上的风雨险阻,小米也不至于在研发端“捉襟见肘”。
穿越漫长的十年周期,小米新时代的每一步,依然坚实且稳健。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