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定义沙龙机甲龙前,定义的是中国技术创新

2021-12-10 11:36
路咖汽车
关注

焕发关于汽车的想象力,才能激活中国品牌的创造力、共生力。

如果盘点这一届2021广州车展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车型,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把答案给到沙龙机甲龙。

原因无他,它跳脱了太多的常规,比如设计理念像是存在于你我孩童时期的变形金刚,棱角特别分明的同时还有很多的未来感。再比如,它的价格身处较高档位,但并不妨碍3.5小时售罄101台限量版。而作为全新车型的它,第一次登场就满身都是超越行业主流的点,4颗激光雷达实现360度感知覆盖、双计算平台、7块大屏、破百速度3.7秒却还能有超过800公里续航,等等。

设计理念,它的价格以及售罄速度,它体现的亮点过多,整个编辑团队里在经历了车展第一天,整个晚上,至今,都会时不时的聊起机甲龙这款车,就很能说明问题。

舆论对于新品牌新产品的态度,相信各位在互联网时代已经经历了太多,不过这一次,该如何定义沙龙机甲龙、定义机甲科技,有别于传统。

先问,德国日本的巨头们,造不造得出机甲龙

考虑一件事情,维度不同,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在汽车领域,惯用规律是“A造的出某款车,B能不能造出,甚至超过?”借此,找寻之中的差异,得到企业能力的答案。

所以,先看机甲龙目前带来的不同有什么。

外观,设计上由多棱角组成,可能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它带来的攻击性和肌肉感,不过,仅在这点上还要看到工程学方面的打磨。看上去撞风面积要比那种主流圆润设计要更大,但实际上风阻系数只有0.23Cd,只比保时捷Taycan的0.22Cd略高,比其他保时捷的燃油车都低。0.23Cd还意味着,在大体设计基本完成后,至少要经过1000次以上的反复修改与优化。而在外部视觉上,我们还能看到Mini-LED外显屏这种在移动设备领域最新的技术应用在了后尾灯部分,还意味着,车规级把消费3C级,又提升了N倍。

智能化,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2个部分。智能驾驶的感知能力=4颗激光雷达,完成激光雷达360°覆盖,且并非特斯拉那种单感知技术方式,总计匹配了38个智能感知元件,数量上达到目前的全球第一。感知背后,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车规级计算平台,与华为MDC进行匹配,且为双计算平台,双冗余,保证计算准确度的稳定性。而智能座舱,尽管车展中并未展示实体,但从8155芯片、DMS+OMS、4独立音区、7屏交互这些特点看,8155芯片与DMS+OMS属于行业现有的头部位置,而4独立音区和7屏交互的解决方案,真正落地后属于刷新行业现有最高标准。

另外,关于性能的一点是,破百加速3.7秒对于豪华智能电动车来说很好达成,而综合考虑到CLTC续航能达到802公里的话,之中就要破局BMS如何实现尽可能的均衡。且,这还不是全部,再考虑到特色安全技术-大禹电池,800V/480kW目前的顶级BEV架构(同类主要给到的新技术为800V/360kW),CLTC续航标准下,充电10分钟完成续航401公里的补能。

总结上述的一系列已公布亮点,等于机甲龙同时解决了续航焦虑/智能焦虑,满身都是亮点,在核心产品力上给到了多处对行业现有标准的刷新。而这些,一直以来引领全球汽车发展的德日巨头们能做到么?日系BEV车型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属中游及中下水准,而德系BEV车型,目前的高等级为600公里续航、5秒级加速、非激光雷达感知方案、智能座舱依托中国多企业进行赋能、电池技术属全球中上水准,而产品量产推向市场的价格,也直指人民币60-100万元区间。

当然,鉴于它们分别带来了长久的积淀(德系巨头百年以上/日系80余年),拥有强大的上下游能力、现金流能力,是可以造出亮点/数据上同等于机甲龙车型的。

巨头们造出来有无意义,也是关键

可能有人觉得,传统巨头们没必要造这类车啊,它们积淀的声威,目前依然拿着巨大且稳定的市场份额,有着充足的现金流和资金。没必要亮出自己的肌肉,对不对?

如果是这种观点的话,那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不会像近20年内这么快。君不见,眼前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中国市场已经连续3个月破20%,2025年预计新能源汽车将分化25%的市场销量甚至更多,把这些比例按照3000万台/年,250万台/月,我相信你会找到何为行业变革。

而更关键的一点是,从现有的种种事实表明,巨头们能造出这类车型,但会是背上包袱。毕竟,现在的100万元级产品还没有能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和机甲龙等同。换言之,以眼前的企业表现来看,造出来卖出去几乎是纯赔钱的。举个现成的市场案例,很多中国汽车品牌能造出10万左右续航超过500公里且拥有智能化的电动车,而合资品牌造不出,中国品牌能把车卖出去且实现盈利,合资品牌依然做不到。当然,还有更关键的,车辆如何完成进化,且进化能被消费市场认可。

用最简单的维度剖析汽车产业,只有2个关键词,成本、资本。成本=有限金额下达到最大效果,背后是研发、解决方案、所处生态等;资本=可以有多少家底提供不同的玩法。特斯拉,是当下成本、资本组合十分领先的典型案例,而传统巨头们还不算,至于沙龙品牌、机甲龙科技、沙龙机甲龙目前所处的相应位置是什么,则是下个话题。

定义沙龙机甲龙前,定义的是中国技术创新

信息社会的好处就是,在极高的交互之下,很多事情会快速达成共识,无关信仰/国别/意识形态。融合了智能/通讯/AI/算法/端云结合的数字技术,优势握在中国/美国手中,而数字技术当下的革新源泉,是中国。

全球各国各地区,只有中国目前拥有完整且依然在快速推进的智能相关生态,所以你我才能享受到一台手机办一切这种便利。

而同时,借由于此,中国汽车也在越来越多的斩获全球消费者的认可,甚至是追捧。所以,如何定义机甲龙,要首先定义中国技术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包括,沙龙自身的传统能力(制造/品控/自动化等),沙龙的整合及研发能力(自身的全栈自研、华为顶级助力等)。

以激光雷达为例,马斯克不选择的原因是成本过高,海外巨头不选择的原因也是成本过高。而中国车企之所以选择的原因,并不是炫技,而是全世界最强的制造业生态、研发速度、降本速度,达成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蔚来和供应商合作研发的激光雷达如此,小鹏和大疆的激光雷达如此,沙龙与华为的组合也是如此。

在机甲龙的技术层面,首先体现的是沙龙的巨量整合能力。MDC车规级自动驾驶平台,4颗激光雷达,支持8155芯片+ DMS+OMS双车内摄像头+4个独立音区以及7屏交互,双重冗余,这四大板块首先需要车企拥有极佳的电子电气架构能力,否则无法有效收集→传输→处理海量数据,更无从谈及智能。舆论中所谓的“堆料”,以汽车市场同类产品进行横评,机甲龙现如今就是无出其右的状态,考虑到价格/成本如此,考虑到与全生态兼容如此,考虑到先进性亦是如此。

机甲科技和华为目前所给到的答案,无疑是领跑行业的。早在此前,华为提出了包含芯片+平台+广义OS+开发框架的移动数据中心MDC,且率先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了诸多的车规级认证,给到了所有车企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可以灵活的按照不同需求,快速的开发出不同场景下的智能驾驶。”

机甲科技,同样在感知、计算、路试等智能驾驶方面有着深厚的沉淀,于是两者的配合最终的预期实现效果是1+1 >2。

算力端,华为MDC的设计能力最高可提供352TOPS,已经超越了行业中对L4级智能驾驶100TOPS的3倍,目前均通过车规级认证,意味着满足高温高寒等一系列车用需求,而在机甲龙身上,将同时使用双MDC系统。

而沙龙机甲龙给出的NPU数据为400TOPS,你能很明显看出,它在华为的助力基础上,完成了进一步的跃升。

硬件端,4颗激光雷达的背后,直接体现华为在技术提升之后的规模化降本能力,一度以来激光雷达被欧美企业认定为高成本难装车的产物,但在眼前的中国市场里,越来越多的车辆技术中有了激光雷达的参与。这背后,并非是为了让车型有亮点而故意为之,而是车企/技术企业携手推进之后,令成本和技术实现均衡,比如华为的激光雷达成本目标是200美元,是目前96线中远程雷达造价的1/5-1/6,背后的原因则是,并没有一家企业像它一样完成了ict、5G、芯片设计、集成制造等积累与优势沉淀,而更重要的是,并没有类似它一样身处全球智能变革前沿,有最强的活力与推进速度。

沙龙和它的伙伴们,在这一次广州车展中展示出的状态即是,中国技术用自己的全新思考去完成对传统格局的打破,智能驾驶依托于沙龙+华为的解决方案突破,智能网联依托沙龙+8155芯片+内外双摄突破,三电领先基于大禹电池+高效BMS所解决,最终这一切的整合,才是沙龙机甲龙的全貌。

纯电+智能+豪华的汽车解决方案可以有很多,而在沙龙身上,你我该看到的,是越来越强大和领先的中国技术,这些才可以定义这个品牌、这个创新理念,比如,用极致刷新所有的出行边界。

作者丨路咖汽车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