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产能扩张存亡战,一场事先“规划”的战争
02 过于乐观的渗透率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实际上,自2021上半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新能源车渗透率高于预期,全年的渗透率达到12.7%,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更是从年初的5%逐步上升到11月份的19.5%。
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飙升的情况下,从整车厂商到供应商对于未来渗透率预期同样水涨船高。
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预期从20%上涨到35%,更有甚者,喊出了50%的口号。仿佛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
乐观预期表现在数字上,通过研究数字形成背后的原因则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事实上,20%高渗透率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11月份新能源车的销量在大幅增长,汽车销售总量却在下滑,叠加去年受疫情影响本身出货量较低。此长彼消,这便造成了渗透率急速增长的现象。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已经将增长空间提前预支,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后将迎来放缓阶段,而三四线城市势必是难啃的骨头。
基建因素、用车需求、价值观等因素势必使得新能源车推进受阻。
更为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目前在安全、续航等方面的劣势对进一步提升渗透率势必造成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恰恰是在未来五年里。
所以说,目前市场上对2025年新能源的渗透率预期过于乐观。那么,在需求无法达成的情况下,产能却远超需求,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制造业还有一条规律,过多的产能投入使得产品供过于求,价格竞争激烈,利润下滑。
此时,企业会产生未来利润下滑的预期,便开始缩减资本开支,产业进入衰退期。有的行业可能在一两年内迎来需求的复苏,而有的行业可能历经数十年。
决定时间长短的因素取决于行业所处生命周期、宏观环境、政策等诸多方面影响。下一次需求恢复增长的时间决定了周期性的长短。
如此看来,未来锂电池价格战不可避免,对阵的双方显而易见,分别是当下的王——宁德时代和他的朋友,挑战者和他的支持者。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