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为什么说2022年是汽车智能化元年?

2021-12-27 18:41
锦缎
关注

03

哪些是汽车智能化主线的关键点?

在各路巨头集体抢滩智能汽车市场的当下,汽车行业的春秋战国时代再次开启。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最关心的无非是在汽车智能化这一主线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享受到汽车智能化带来的红利。特别是那些错过汽车电动化“上半场”的投资者来说,如何不再错过智能化的“下半场”?

我们认为在智能化早期,智能汽车主要就是朝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方向齐头并进的。(远期的车路互联、车云等当前不确定性仍高)。

【1】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实现难度相对低且性价比更高,已经成为智能化主线上率先落地场景。同时智能座舱受益市场消费升级和人们对乘车体验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应用场景的逐步迁移,智能座舱将迎来加速普及。

国信证券测算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规模,年均复合增速达13%。而A股,受益于这个趋势的华阳集团、中科创达正在持续上扬。

图5:2017-2025中国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资料来源:ICVTank,国信证券

从硬件方面看,智能座舱的硬件主要分为4大部分:中控大屏(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HUD、全液晶仪表。其中中控屏是智能座舱的主要硬件之一,目前汽车中控屏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0%,是智能座舱硬件设备中渗透率最高的设备,预计到2025年其渗透率将达到100%。

作为对比,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的渗透率还处在低位,分别只有7%和10%,在智能化浪潮之下,未来这两部分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6:2020年与2025年智能座舱硬件设备渗透率变化情况,资料来源:ICVTank,国信证券

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国内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华为已经推出智能座舱层面的5G通信芯片巴龙5000;最近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推出其首颗7nm智能智能芯片,百度的昆仑芯片也在快速发力。

【2】智能驾驶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是人类对于汽车的终极理想,所以智能驾驶的能力也时常与汽车的智能化水平画上等号。简单概括下,智能驾驶的三大核心就是环境感知系统、中央决策系统、车辆控制系统,好比是驾驶员的眼睛、大脑和四肢。

图7:智能驾驶的三大核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余卓平:关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思考

先说环境感知系统,目前L2级别主要靠的是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到了L3及以上级别中,激光雷达开始成为重点,其已被大多数主机厂及Tier1认为是L3及以上所必需。

不过现阶段激光雷达还处在规模量产前夜,海内外的技术差距不大,国内参与者的机会还比较多,主要是华为、速腾聚创、镭神智能、大疆、炬光科技等。但是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还被博世、大陆、海拉等传统Tier1垄断,国内如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华为等正在加速国产化替代。

这儿需要单独提下智能驾驶的两大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路线,另一种是其它厂商代表的视觉+激光雷达路线。但是不管是哪种方案车载摄像头是必不可少的,伴随智能驾驶等级提升,单车车载摄像头数量用量显著提升,到了L5预计单车需要超过12个,国内的主要玩家有韦尔股份、舜宇光学、联创电子等。

图8:车载摄像头分布情况,资料来源:中信证券

再说到中央决策系统,其核心硬件就是自动驾驶芯片,相当于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数字发动机”。目前能够提供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或计算平台的供应商主要有海外的英伟达、高通和国内的华为等,由于算力需求随自动驾驶等级提升迅速,国内AI芯片供应商地平线、黑芝麻等也在由低算力逐渐向高算力发展。

图9:不同自动驾驶级别算力需求,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然后是车辆控制系统,虽然看起来跟智能化关系不大,却是容易被忽略的智能驾驶技术。

值得展开说的就是线控底盘,其与传统底盘系统的变化在于,从机械控制转向电信号控制,当驾驶者做出刹车等相关动作时,各个位置传感器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导至ECU后计算出所需要的力,然后由电机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相关动作,这是车辆控制系统智能化提升的必由之路。这个领域的国内参与者主要有拿森电子、湖北恒隆、浙江世宝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