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半导体成功过会,国产汽车芯片迎来历史性机会
03
国产芯片的突围之路
和汽车产业一样,芯片也寄托了中国科技强国的梦想。
对于这个梦想的追寻,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半导体产业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几十年,经历了谎言、骗局、挣扎。
今天来看,我国半导体产业已不是一片荒漠,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片芯片的诞生,需要经历设计、生产、封测三大关键步骤。
图片来源:方证证券研究所
在设计环节,我国企业正在处于快速追赶的阶段,且实现一些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在移动处理器方面,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已经进入世界前列;2016年6月,搭载了申威SW26010的神威·太湖之光拿下来全球超级计算机第一的位置。
但整体来讲,国产芯片主要实现了部分高端芯片的突破,以及部分中低端芯片的替代,在CPU、GPU、FPGA及存储芯片等领域,与国际巨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封测领域,我国已经形成明显优势。根据Chip Insight统计,按照总部所在地划分,前十大委外封测公司中,中国台湾有五家,市占率为40.7%,中国大陆有三家,市占率为20%。
我国芯片产业链的最大短板在于制造环节,如果再往上游追溯,则是由于设备和材料外采受到制约、且自主支撑不足导致的。
生产芯片最重要的两种设备是光蚀机和光刻机,国内也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两种设备的研发当中。目前,光蚀机已经打破国际市场垄断,但光刻机还受制于人。
主要原因在于,一台顶级光刻机的核心零部件来自不同国家,例如,美国的光栅、德国的镜头、瑞典的轴承、法国的阀件等。
中国光刻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材料的采购,被一个叫做《瓦森纳协议》的条文牢牢限制。
《瓦森纳协定》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与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瓦瑟纳尔协定》,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在内的40个成员国。
虽然《瓦森纳协定》规定,成员国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并在自愿基础上向其他成员国通报有关信息,但实际上完全受美国控制。
当前,全球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只有荷兰的ASML生产。早在2018年,中芯国际就曾向ASML订购了一台可以用于7nm以下制程芯片生产的EUV光刻机,但是由于美国方面的阻挠,荷兰政府一直未向ASML发放出口许可,导致这台EUV光刻机至今未向中芯国际交付。
中国并不是造不出光刻机,而是造不出高端光刻机。目前,上海微电子已经可以造出90nm制程的光刻机,并表示将在今年交付28nm光刻机。但这相比目前业界最领先的荷兰ASML公司的7nm、5nm EUV光刻机,相差几代产品的距离。
中国本土芯片制造企业产出规模相对较小,工艺水平也相对落后,而且许多生产用的关键原辅材料、工艺设备等依赖进口,竞争力较弱。
整体而言,中国半导体产业还没有很强,但也不是一穷二白。
但这并不影响国产芯片在汽车上率先突破,原因在于,相比手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汽车所用的芯片工艺要求没有那么高。
例如,现在高端手机的SoC芯片已经是5nm制程,而在汽车端,除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所需的AI芯片以外,多数汽车芯片只需要28nm制程就可以满足,这也是台积电忙着拓展28nm芯片生产线的原因。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芯片企业看到了这个曙光,且行动起来。
04
中国硅谷“东方芯港”
“硅谷”一词是由美国作者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
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正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半导体有关。
长期以来,硅谷一直代表着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中国硅谷在哪?北上广深以及一众新一线城市都在蓄力争抢这个名号。
上海从来不缺乏野心也不隐藏野心。
华为遭到制裁后,半导体产业上至国家战略下至大众民情,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誓要改变芯片卡脖子的局面。
2020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计划到2025年我国集成电路自给率要达到70%。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开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芯片的自给率只有26.6%,其中汽车芯片的自给率更是低至5%。
上海闻风而动,2021年3月,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规划(2021-2025)》,直接提出要建设世界级的“东方芯港”。
上海对于半导体产业的鼓励是真金白银的,2022年伊始,上海就送来了新一轮的补贴政策:
“上海将补贴本市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重大项目投资的30%,支持金额最高达1亿元;对于EDA、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项目投资给予30%的补贴,最高可达1亿元;30%的补贴政策也适用于流片,用于节点小于28纳米的芯片;此外,上海还为在上海就业的高技能半导体专业人士提供高达50万元的津贴。”
其实,不单单是上海,北京、天津、安徽、甘肃、山东、湖北、四川等地也陆续跟进并出台了产业发展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8个城市出台了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这些扶持政策,覆盖了从研发、生产到企业运营等多个环节。
例如,流片作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关键环节,在企业整体研发成本中占比较高,如对于应用于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芯片,其流片成本在企业研发成本中的占比超过50%,对于传统领域的芯片设计企业流片在企业研发成本中的占比也高达近20%,因此多数城市的将流片补贴作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重要手段,进行了重点支持。
除了研发环节之外,各地的扶持政策也渗透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包括减税、免税政策,高端人才补贴,用地、设备支持等。
整体来看,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的产业支持政策,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政策之外,市场才是最大的驱动力。
连续两年,汽车产业面临严重的缺芯困境,也让一众国产芯片厂商看到了机会。翻阅国内芯片公司2021年半年报,多家芯片企业都流露出对于国产化替代的积极态度,逐步开展车规级芯片产品的布局。
与此同时,随着比亚迪半导体拆分独立上市,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关注到汽车芯片的布局,头部车企已经开始行动。
2022年开年以来,已经有两个项目陆续敲定。
1月24日,广汽集团与中车时代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IGBT领域开展研发和应用,投资总额约为4.63亿元,总产能60万只/年。
1月27日,上汽集团宣布,将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发起设立数十亿元规模的“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共同推动车规级“中国芯”加快落地。
……
可以期待,2022年有关国产汽车芯片的布局会越来越多。
起风了,唯有努力前行。
-END-
参考文献:
原文标题 : 国产汽车芯片的历史性机会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8日立即预约>> 筑梦启光 砺行致远 | 新天激光数字化产研基地奠基仪式
-
即日-11.13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多物理场仿真助跑新能源汽车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OFweek 2024固态电池技术线上研讨会
-
11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