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清华学霸效仿秦始皇与刘邦,成功杀入自动驾驶,让智行者成为“秦国”!
从历史学战略:建立“农村根据地”与两大粮仓
2015年成立之初,智行者聚焦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多元解决方案。
张德兆回忆,到了2016年,智行者的业务重点主要面向乘用车领域去做大脑。
“当时智行者的定位还是做完全自动驾驶,但到了2017年我们就发现,面向乘用车和开放道路的完全自动驾驶至少10年后才能实现。”张德兆告诉记者。
张德兆判断,即使智行者能坚持到10年后,但产品一直不落地的话,仅仅靠研发、融资是行不通的,自动驾驶一定是个马拉松式的赛道。
彼时,就国内自动驾驶技术水平、政策法规等限制因素而言,低速场景比高速场景更易实现商业变现,因而从低速非载人的场景切入,逐渐转向高速乘用车应用场景的发展路线,成为了智行者更加现实的选择。
因此,智行者开始尝试把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尤其是能够快速落地的一些场景。比如环卫这种封闭、半封闭的场景,以及特种车的越野环境。
在张德兆看来,应用到上述两大场景有三大优势:一是技术可达,环卫车是低速车辆,特种车是越野环境,都不需要安全员。二是两大场景均为非开放道路,不受交通法规约束。三是有实实在在的需求,环卫行业的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有极其强烈的用机器替代人工的需求,而特种车也有极其强烈的无人化装备需求。
因此,为打赢这场赛道的持久战,他带领智行者以智能环卫和特种车为基础,建立了两大“农村根据地”,让自己保证有活下去的基础。
尽管环卫车渗透率很低,但智能环卫领域,智行者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智行者的竞争优势在于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完全按照车规的要求来做产品,这是其他做机器人的公司无法相比的。
相比环卫车,特种车在整个产品要求上比车规更高。一方面,在整个硬件层面,高低温、电磁兼容这些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车规要求要高,还包括一些特殊要求,如防劫持,甚至被劫持之后,还需要有自毁功能。
另一方面,特种车的环境会比民用的结构化道路要复杂得多,因为车辆要过水坑,要翻越壕沟,还要爬山。在未知的越野环境下特种车无法提前拥有高精度地图,这样一来,感知、算法的复杂度就会高很多,车辆需要自行对环境做出判断规划路线。
2020年,曾有多家无人驾驶特种车在东北森林的茫茫雪地里测试,在A点接到任务去B点,因为没有高精地图,因此车辆只能在森林里自己探索。当时去的7个队伍每队手中只有一个二维地图,最后只有智行者的车辆到达了B点。
在依靠“农村根据地”站稳脚跟的同时,张德兆希望更进一步,随即以“农村根据地”为基础,两大粮仓作为“武器”,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全力推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精通中国历史的他,带领智行者效仿战国时期的秦国,形成了自己的两大粮仓。
战国时期,秦国很早就建立了两大粮仓,一是关中平原,但仅仅依靠一个粮仓难以支撑他们的快速发展,在占领了巴蜀之后,秦国才真正迎来了迅速发展。两大粮仓加持,才有了后面秦国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故事。
当下,自动驾驶赛道的商业模式百花齐放,还没有哪家公司能一统天下。把秦国的成功模式映射到自动驾驶赛道,张德兆认为,智行者要成为“秦国”,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方向明确。就像秦国当时倾全国之力只为快速扩张。现在自动驾驶为了商业化落地,只能集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去解决主要矛盾,所有事情都为商业化落地服务,毕竟资源有限。只有快速的商业化落地才能有更多的数据反馈,有更多的数据就有更好的算法,有更好的算法就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闭环。
二是建立两大粮仓。秦国关中平原的粮仓,相当于融资。秦国的巴蜀粮仓则是自我造血能力,即商业化落地。商业化落地是融资的基础,只有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才能持续迎来融资。
“有了扩张的基础,才可能最终一统全国。”完成了“农村根据地”与两大粮仓的布局,张德兆信心满满。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