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亚迪在深圳提供的舞台上演绎得愈发极致

2022-02-15 16:53
汽车公社
关注

2

主演请就位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演员。”

再次回到本文开篇所讨论的话题,评判一位好主演的标准,固守城池与勇于突破,缺一不可。反观比亚迪,可以肯定的是,前一项对于这家成立超过25年的公司而言,尤其是借着中国新能源市场持续的快速膨胀,已经做得足够出色。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去年从年初到年尾,每月增长一个多点,从年初的5%,估计年尾到20%,差不多增长了15%。新生事物的增长从来不是等比例的,都是先低后高。即使按照等比例的保守估计,今年年初肯定在百分之二十几。如果再增加15%,到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规划。”

不然,面对整个大盘,王传福也不会给出如此乐观的预测。渗透率的激增,足以保证比亚迪能够从中分得充沛的订单,作为基础量的支撑。显然,市场到了,机会也到了,这家新能源车企正在做的,就是瞅准风口,并牢牢抓住。

但望向更深处,作为一名站上舞台的“主演”,比亚迪在勇于突破一项上,至少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短板。亦或者说,对于有些角色,还无法游刃有余的进行塑造与演绎。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如何冲高”,一直是困扰比亚迪的最大痛点之一。而今年,在拥有了过往足够的口碑积累过后,推出全新的高端品牌与产品序列,已经被正式提上日程,并进入倒计时阶段。

老实说,我们鼓励这样充满勇气的尝试,比亚迪作为整个深圳乃至全国,智能汽车的典范,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担忧,仍集中在三方面。

其一,渠道。

纵观目前已经算是成功突围,几家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的新能源车企,无论特斯拉,还是蔚来,纷纷采用的都是直营销售模式,好处必然是更加透明的价格,能够更为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

相比之下,比亚迪多年来,通过传统4S店模式,虽然已经积攒下足够庞大的经销商网络,但是对于塑造高端品牌而言,以此作为线下直接触点,则显得并不妥当。究竟怎样取舍,甚至改革,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其二,补能体系。

依旧拿特斯拉、蔚来举例,在与身边许多车主聊天时发现,当产品售价来到30万元以上,品牌本身是否具有自建补能体系,已然成为他们决定最终是否购买的关键要素。感性层面,有些用户恰恰需要这样的“专属感”,来体现品牌的高端定位。

所以能够看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截至2021年末,蔚来换电站突破700座大关,特斯拉在华超充,同样突破1000座。那么,压力来到了比亚迪一端,既然想要涉猎高端市场,自营补能体系究竟是建还是不建?

其三,智能化。

有时总在思考,为何当下所有头部新能源车企,如军备竞赛般进行智能化比拼,每当新品发布,自动驾驶芯片能够实现的总算力,车机芯片的具体型号,总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

答案非常简单:如果将时间轴无限拉长,电动化终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转型过程中的推手与载体,而智能化才是拉开身处这条赛道中,所有选手彼此之间差距的关键。

能够赢得当下,不一定就能赢得未来。“智能化,必须上升到企业战略的最高层面。”绝不只是一句空言。

稍感遗憾的是,眼下并未看到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领域,拿出如同在三电技术领域相同的专注度,即便接连宣布与高通、华为、Momenta等公司进行合作。

所以说,伴随高端品牌首款新车的到来,还是希望能够在它身上,看到“智能化”自研成果的真正落地。而当上述几个维度的问题均被解决,“主演”比亚迪就位后,才会变得愈发完美。

文末,想要借用王传福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创新是深圳骨子里的基因,也是比亚迪这样的深圳企业的基因。正是因为深圳开放、创新、包容的土壤,才使得一批引领世界的深圳企业茁壮成长。”

的确,在试图成为中国智能汽车之都的过程中,正因深圳提供了足够宽广的舞台,才能催生出比亚迪这样不断自我革新的“主演”。

二者,互相成就了彼此。而未来,由衷希望这般美好的故事,能够永远讲述下去……

       原文标题 : “主演”比亚迪 | “深造”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