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记忆之刘人伟:我给苏联专家基列夫当翻译
那时年轻人都有一股劲,而且充满激情:不懂就学
作者 | 刘人伟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 编者按
2019年9月一个平常的日子,老汽车人刘人伟给我寄来一叠厚厚的手稿。“寄去回忆材料系在你口述历史的启发下,我也陆续写了我个人的经历回忆……没有做任何修改补充,仅为原始材料,仅供你们研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背景可矣。”他在随手稿的信函中这样写道。
刘人伟经历了一汽和二汽(现在的东风公司)两个汽车厂的建设,也经历了南汽集团的改造发展,还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重组发展。其所见所闻所感,其实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侧面。
1953年,刘人伟从哈尔滨外国语学校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重工业部),经重工业部再分配,分到长春652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代号),从此走上汽车这条路。
自1964年随郭力调任北京前,他在一汽工作11年,先后担任苏联专家基列夫翻译,动力分厂车间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分厂党委理论干部和厂长秘书。1964年至1969年,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任郭力秘书。1969年至1978年,下放十堰市,担任国务院二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调研组组长。
1978年改革开放,刘人伟借调北京,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外事处工作。1981年至1991年,调任南京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担任南京汽车厂对外经济处处长、中汽进出口南京公司经理。自1991年起,担任南汽集团驻深圳办事处主任。1993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总公司驻俄罗斯代表处首席代表。
按照时间脉络,刘人伟将其汽车生涯划分为一汽(1953年-1964年)、中汽之一(1964年-1969年)、二汽(1969年-1978年)、中汽之二(1978年-1981年)和南汽(1981年-1993年)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均有详细记录。
历史的宏大叙事总是经由生动的细节和个体而构成。今天,我们刊发刘人伟手稿的第一部分,在中国汽车工业即将迎来70周年之际,以此向那个时代的建设者们致敬。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当时我15岁,就读于上海中学高中部。后来生病在家,开始收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俄语讲座,因此喜欢上了俄文。
1951年,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延安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1972年并入黑龙江大学)到上海招生,那时候还没有高考一说。我不顾家里劝阻,远离家乡,只身前往东北学俄语。
1953年,我提前毕业。正好赶上苏联援建新中国156个项目启动,急需大批俄语翻译。我先被分配到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简称重工业部),经重工业部再分配,分到长春652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代号),从此走上汽车这条路,迄今已近70年。
期间,我经历了两个汽车厂的建设(一汽和二汽)和一个汽车厂的改造发展(南汽),以及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汽总公司)的重组发展。所见所闻,值得回味与总结,的确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基列夫专家1953年底来长春,他42岁,刘人伟20岁,他是最早援建一汽的4位专家之一(先后有100多位专家到一汽)
▲基列夫(左二)在电缆接头耐高压试验前准备
▲基列夫(右一)在工地指导电缆接头操作,图中为罗红,图左二为刘人伟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