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被理想毁约的毕业生别哭,加入车企可并不好玩

2022-05-26 10:04
路咖汽车
关注

汽车圈,一样有的是35岁危机

996、007这种在网络上一点就着的加班话题,一样在汽车圈里有的是。尤其是,涉及到互联网、智能的版块,甚至711都是常态。早晨7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一周上够7天,像711便利店那样不分上下班的搞研发,在部分企业之中其实是常态。

科技/互联网公司+传统主流车企+传统豪华品牌,这种人员组合方式之下,负责科技/互联网板块的人,其实是和传统的BAT等节奏高度相仿的。越是在智能化领域拼的凶的企业,其研发的强度越高,除非毕业生是以市场营销、公关、计划生产等方式进入新势力车企,否则一切还和互联网的内卷一样,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卷。

就在理想此次毁约时间中,也有毕业生表示,自己想把未来的10年奉献给这家公司的研发。而他可能没有想过10年之后,当自己距离35岁还有2-3年时,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享受行业里相对高水平薪资的同时,青春饭终究不会是铁饭碗,因为10年之后更年轻的人会加入进来。人员、人才,被一轮又一轮的不断循环,除非能力足够出众,爬到一个原本自己预想不到的高位。

当然,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足够巨大,即便没有入职新势力企业,可选的还有很多。2000万台/年以上的销量体量,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一百多个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大几十家品牌在市场里不断拼杀。求职的机会当然是有的,但前提是自己要么有人、要么有能力。

简单剖析一下中国汽车行业的人员现状,同样按照央企、地方国企、私企,有着不同的现状。

如果是以生产技术工人的角色进入车企,他们会是抢手货,能力越强薪资福利等也都是越多。不同的企业会给到不同的福利待遇,比如比亚迪的入职多少年后能折扣买车、买房、享受比亚迪体系的医疗教育等;再比如在主流的国企、央企之中,工作的稳定性很强,几乎不用担心自己会遭遇下岗等局面,即便是下岗其补偿能力也比较到位。

但,付出与回报之间是平衡的,工作强度自然不同。另外,如果是以技术研发、销售、市场公关等身份加入不同的车企,其面临的局面也各不相同。

在新势力、私企的技术研发部门中,工作强度高,工作时间长,而得到的薪资也相对较高,一旦在某些领域打出名气,自然是可以天高任鸟飞的选择行业里其他更高薪的同类工作。而国企、央企,相对大规模私企的研发员工,其生活节奏更慢,会快速融入自己生活的城市,但薪资的预期不够。

2021年,在参加某央企深度试驾会时,曾有幸与同车的工程师聊了很久。当年35岁的他,月薪只是同行业相对中等的1万余元每月,相比那些跳槽至新势力企业的同事少了40%甚至更多,但他不用面对35岁危机。

在新势力里吃的是青春饭,一旦全球股市(美股预摘牌)、融资渠道、重大事故、全球重大事件(俄乌战争)等事件发生,遭遇裁员。在35岁之后的年龄,对于不擅交际的工程师们而言,往往是空有一身本事和经验,也有着自己的奋斗经验,却无法得到什么新机会。

近几年,互联网人在遭遇危机时,开始流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而随着汽车产业的波动,他们又在不断回流。此处,不分新人、老人。决定权,只在于市场,以及企业的目标与魄力。市场好时,流动十分畅通,前同事、师兄等都可以作为跳板;市场不好时,车企的各自规划与财力不尽相同,有的企业战略定力足够,会尽可能保持其原有节奏,而大多数企业,则会选择理想汽车眼前的做法,用尽量小的代价,解决短期的新麻烦。

另外,汽车市场中还有其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真正落地的终端销售、流通。也就是4S店销售顾问、销售经理、店总,以及二手车领域的相关从业者。

这一领域的大红利时期,在中国加入WTO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前,那一时期的信息不对等极大,车价高的离谱同时卖出一辆车之后往往能赚到很大的差价。那一时期的4S店销售在掌握了大量客户资源、渠道资源后,纷纷在之后成为4S店总经理等职位。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汽车真正大范围高强度进入中国家庭,随之汽车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车企、4S店都把自己的算盘打得越来越细,比如畅销车提成极少,五菱宏光MINI EV卖出一台提成30-50元,再比如冷门车提成极高,引诱着销售把车卖给消费者拿高额提成。

很显然,眼前的汽车销量表现不够好,4S店、二手车从业人员的压力都是极大。流通降低,导致成交量降低,比如北京的二手车资源,4月的库存周转时间超7成在30天以上,除了少数特别热门的品牌之外(如比亚迪、特斯拉、本田丰田、蔚小理等),新车的销售压力都是极大,二手车基本都处于亏损中。

大环境如此,新车销售的从业人员大多在向热门品牌流动,投资人的意愿也是相同。至于二手车从业者,止损是当前的主线,拿车的欲望不高,因为周转要不断贴钱。

写在最后

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人员流动的主线,同时大多数人更注重中短期的利益,毕竟精力有限无法顾及太远。终端,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其次是各大车企,再其次才是参与之中的其他公司与个人。

至于理想汽车的毁约事件,最近已经相对平淡很多,短期内预计不会有新的波动。而这一事件的影响,可能会在之后的中长期之中暴露。因为,所有行业都存在波峰波谷的波动,未来的抢人大战还是会继续发生的。而那时,当前的表现,可能带来的结果,就不好说了。

作者丨黄强

       原文标题 : 被理想毁约的毕业生别哭,加入车企可并不好玩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