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中国依赖症”,日系帝国的空心化危机
导语
Introduction
日本汽车,也患上“中国依赖症”。
作者丨北 岸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朱锦斌
行至7月,丰田继续停产。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和供应链中断的负面影响,丰田将按计划在7月对日本国内的部分生产线进行停产。因为很难预测下半年的生产情况,丰田后续的生产计划可能还会继续下调,最初制定的年度产销目标或将被迫降低预期。
这只是丰田的“近忧”。疫情和芯片压顶,再加上日本本土市场的持续低迷,在产能这件事上,日本汽车玩家们有短期的烦恼,也有长期的焦虑。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做了一项统计,2018年至今的三年时间里,日系8家汽车制造商的国内生产已减少约185万辆,直接下滑20%。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的汽车制造不只遭遇了生产难题,一场酝酿已久的空心化危机,近几年也开始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汽车是最后的堡垒。”
早在2011年,时任日产首席运营官的志贺俊之就曾在采访时警告说,日本经济从21世纪开始已略显颓势,特别是遭遇东日本大地震的重创之后,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选择向外搬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已成为日本抵御“空心化”危机的最后一道城墙。
十年之后,志贺俊之昔日的担忧已逐渐显现。日本不仅在芯片与电池领域慢慢失去霸主地位,汽车制造的大部分零部件也在生产上越来越依赖中国。日系巨头一旦在供应链上出现裂痕,日本制造业的最后堡垒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当产能成了集体焦虑
这似乎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丰田、日产与本田为首的“日系三雄”,最近几年持续收获了海外市场的蓬勃增长,但日本国内市场却因新冠疫情和零部件供应遭遇长期的低迷。
正如《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所做的一项统计,2018年至今的三年时间里,日系8家汽车制造商的全球新车产量减少了515万辆,而日本国内就减少了约185万辆。
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国内汽车制造的中小零部件供应商,一旦下游客户的订单不稳定,业务连续性将变得十分艰难。生产端的可持续性挑战,已成为日本汽车产业链当下的难题之一,且规模较小的零部件公司最为被动。
就拿丰田为例,作为全球制造的大本营,日本本土的一线工厂肩负着丰田品质的生产重任,除了雷曼经济危机的2009年和东日本大地震压顶的2011年,丰田日本的新车生产量一直能维持在300万辆以上。
正因为此,社长丰田章男一直主张坚守“国内生产300万辆”的体制基盘,这对维护供应商和经销商在内的上下游关系、以及稳定本土技术岗的就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丰田日本的新车生产连续跌破300万辆,过去的2021年甚至仅有288万辆。
丰田之于日本汽车制造,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2021年以后,丰田的国内生产比例为33.5%,已超过8家日系主要汽车制造商31.4%的平均水平。
在日本国内,丰田有着最大规模的生产体量,也拥有最为庞杂的上游供应商系统,一直以来对日本国内的就业贡献也是可圈可点。尽管如此,丰田的国内生产比率也在近几年呈现下滑的趋势,2021年33.5%的产量占比,已低于2018年的35.3%。
与2018年相比,日产的本土产量是日系制造商里下滑幅度最高的,三年时间里减产了43万多辆。
由于前掌门戈恩采取了较为强势的扩张战略,日产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球瘦身,削减落后产能,作为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步。在新战略思想的主导下,日本国内的部分产能也在自上而下的改革里被砍掉了,导致国内生产的比率下滑明显,已从2018年的17%降至2021年的13.9%。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10 关税漩涡中的汽车供应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