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威马汽车还有哪些“坎儿”?

2022-10-10 13:51
铑财
关注

03

经营痛点知多少?如何立足上半场

想来,也是起大早赶晚集,够尴尬的。

威马首款车量产时间为2018年,与蔚来、理想和小鹏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

春风得意时,2020年1月,沈晖曾在微博与美团王兴对赌:“未来威马汽车一定会是新势力里的Top 3”。

彼时,这个目标应说十拿九稳:2019年威马实现16876辆销量,仅次于蔚来的20565辆,在新势力中位居第二。

何况,背后金主还不少,包括腾讯、百度、李嘉诚家族、何鸿燊家族、雅居乐、中烟、地方国资及产业基金等等。据多家媒体报道,威马累计融资额达350亿元。

从Top 2到TopN,从销量掉队到上市掉队,为啥,最终一手好牌打烂了?

未能把住先发优势,“战略摇摆”或是一重要考量。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指出,威马掉队,与B端合作虽紧密,却没及时抓住C端市场有关。B、C摇摆间,市场敏感性就易滞后,被蔚小理乃至零跑、哪吒等后浪分食市场,从而失去宝贵上升期。聚焦产品策略层面,新旧车型有效承接还需加把劲。

不算多夸言,威马第一款车EX5,2018年9月交付,一度是纯电动SUV销冠,即使主要依赖B端市场,也算难能可贵。

遗憾的是,后续推出的EX6、W6荣光不在,未能激起多少水花,甚至一度每月加起来也不过一两千辆。

好在2021年8月,新车型E.5开始交付,一度冲到3000辆以上销量。问题是,E.5销量对老车型EX5的“挤压”不可不察。据深途数据梳理,E.5正式交付当月,EX5月销从3000掉到2000多,2021年多在1000多辆,2022年多在1000辆以下,8月EX5只卖了685辆。

当然,这其中也有市场竞品增加、行业竞争加据因素。可自身短板,依然不能忽视。

有舆论认为,威马在EX5车型后,另外几款车型都是基于老平台开发而来,产品力提升不算明显、鲜明特色仍需加强。相比蔚来的全栈自研、小鹏的NGP辅助驾驶,消费吸引力不够足。

虽是一家之言,言语或有偏颇片面处,却仍值威马总结反思。毕竟,产品好不好,市场会说话。威马汽车1-8月交付2.91万辆,蔚小理则月销破万,零跑、哪吒分别交付7.66万辆、9.32万辆,连3月才开始交付的问界销售也达3.94万辆。2022年8月,威马销量4567辆、可喜涨幅之余,仍被后浪问界、极氪等赶超,销量已完全跌出头部阵营。

沈晖本人倒是看得豁达。早在2021年7月,其就对“威马掉队”回应称:“公司没有掉队,新造车的上半场才刚刚开始。”

问题是,兜兜转转一年多,不但没改善,反而差距加大,是否过于乐观了?靠啥立足上半场。

说千道万,打铁还需自身硬。销量“拉跨”背后,往期负面质量事件或不是加分项。

续航方面,开年沸沸扬扬的“锁电门”事件一时刷屏轰动。2022年1月10日,173名车主联名发律师函,要求威马汽车承认“锁电”事实,7日内立刻停止虚假宣传,终止侵害用户权益。

安全方面,2021年12月20日、22日、23日短短4天,威马连发3起自燃事故。2022年1月20日,海南三亚又发生1起。

浏览黑猫投诉、车质网,质量吐槽同样不少。截至2022年10月9日15:00,黑猫上共301条投诉,“质量差、行驶中断电”、“通过降低续航的方式掩盖质量缺陷”、“电池安全质量问题”、“电池升级涉及虚假宣传”……

诚然,作为C端生意,人人满意并不现实。可也别忘了,作为出行工具,汽车业重体验、强口碑。尤其新兴的新能源车市,消费者对质量有天然敏感性,品质是发展根基。若一味摩擦信任线,怎能拯救销量。查漏补缺,质量敬畏总没有错。

何以至此呢?

或许,症结还是在自身。招股书披露,2019、2020、2021年,威马研发费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9.81亿元。远逊于营收增速,占相应期间总收入的50.7%、37.1%及20.7%,占比持续下降。竞品对比更显羸弱,2021年蔚来研发费为45.9亿元,同比增长84.6%;理想为32.9亿元,增加198.8%;小鹏41.1亿元,增长138.4%。

不创新无未来。核心竞争力、特色竞争力咋样?靠啥赢在当下及未来?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好产品基础是研发,尤其在一日千里的新能源造车领域。威马的研发如此不温不火,或许也注定了其产品的缺失新意。

不算苛求,要知道IPO关键期,威马仍背负诉讼烦恼,涉及商业秘密、知识产权。

招股书显示,在一项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中,吉利集团指称威马汽车侵犯其商业秘密,索赔约21亿元及其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在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的其余诉讼中,吉利集团主张拥有威马持有的27项注册专利及两项专利申请的所有权,索赔约116万元及其诉讼费用。

12亿年薪追问外,能否立足上半场,威马、沈晖要补的短板、要迈的“坎儿”还有不少。

04

压力与动力

抛开槽点与成见,沈晖可谓车圈大腕级存在。

52岁的沈晖,曾获美国哈佛商学院AMP学位,在工程、汽车零部件及汽车业拥有超20年经验。2009年加入吉利,曾率领团队完成收购沃尔沃,创下中国汽车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

应该说,新造车势力中,沈晖是根正苗红的“车圈人”。

股权结构看,沈晖夫妇是威马大股东,两人合计持股30.82%,管理层及员工持股13.75%。早期新能源混沌初开,威马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早自建工厂的。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拿地盖厂、收购汽车生产牌照等关键环节,沈晖个人资源和影响力功不可没。

如此看,威马与沈晖是强强绑定。所谓投资即是投人,上述12亿激励有一定逻辑。一些舆论一味口诛笔伐,不够客观理性。

另一面,股权激励是动力也是压力,将逼迫沈晖带着威马不断向前,如运用得当也是一件好事。

面对天价薪酬质疑,沈晖发朋友圈称,“有些事情,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真假,不值得花时间解释。”

顺手又打了个广告:2022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上,在于长安、极氪、蔚来、小鹏、理想、特斯拉、奔驰、宝马、问界竞争中,威马W6一举斩获两大奖项,成为同时斩获AEB(自动紧急制动)测试项目一等奖、APS(自动泊车)测试项目特等奖的智能电动车。

的确,与其口舌争辩,不如实力说话。

针对“公共停车场非固定停车位”泊车痛点,威马推出“公共停车场无人免学习代客泊车智驾系统”,利用多车协同、自主跨层功能,实现“省时、省力、省心”。

车型方面,威马汽车也在加快步伐,计划2022年第三季推出配备自动导航领航(ANP)功能的W6升级版,2022下半年推出旗舰轿车M7。

并自2023年开始,计划推出基于Caesar底盘平台的SUV、轿车及MPV,采用800伏高压SiC,电池电量从30%充到80%只需要约10分钟。

无需累言,威马汽车也有用户为本、专注打磨、特色创新的一面。

只是,这些能否支撑起威马持续破圈、摆脱困境、销量支棱起来、乃至站稳上半场,还要打个问号。

毕竟市场不等人、竞争更没闲着,新能源智能化大潮下,内核比拼已是生存之本。留给威马的时间多也不多。例如已量产的小鹏G9,800V高压SiC平台搭配S4超充桩,4C版本的车型从10%充到80%最快需15分钟。

遥想2020年9月,威马汽车就开始准备进军“科创板新势力第一股”,2021年4月有报道称,其已自动放弃上市申请。对此,威马一直保持沉默。

2021年9月,威马对股权架构进行重组,行业投资者(包括衡阳国资等)投资58亿元,财务投资者(包括上汽集团等)投资27亿元,分别持股13.01%、6.06%。

这被视为威马再战资本江湖的一重要信号。不过彼时,重组对股权回购也进行了约定:威马上市满一年后的四年内,行业投资者每年有权要求威马回购25%股份,回购时在原价基础上加上每年12%利息。财务投资者则可在上市满一年后,随时要求威马回购,且比例不限。

换言之,若投资人获得了赎回权。一旦触发赎回,威马最多总计可能要支付85亿元的回购款,另外还要单算利息。相比之下,沈晖的12亿年薪是否也不算啥了?

“算盘”打的不错,可港股投资者也向以理性、专业著称。看看零跑的首秀暴跌,即使上市成功仍是一场价值马拉松。

仰望星辰大海,更要实力说话。几多背负中,这一次,威马、沈晖能如愿么?

本文为铑财原创

       原文标题 : 威马汽车还有哪些“坎儿”?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