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余承东带上“金箍”

2023-04-03 17:50
BusinessCars
关注

华为能否成为第二个博世?

在关于华为入局汽车行业的定位上,余承东有着自己的看法。“过去华为想成为另外一个汽车领域的零部件供应商,但今天这个时代这个条件不太成立,华为做的智能化增量的东西,包括软件、算法、云、芯片等,需要不断迭代,很难向过去标准化部件那样大规模去卖,需要华为跟车厂去深度卷入。所以华为又做了HI模式(华为inside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其实在这一点上,余承东的说法看似充满逻辑,实则还是过于牵强。就针对车机来说,阿里巴巴与上汽乘用车曾经一同打造过斑马智行,百度CarLife车载互联系统也有很多车企选择合作,比如奇瑞与百度Apollo合作,共同研发的Lion雄狮智云4.0智能车机系统等等。

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都能以供应商的姿态和车企展开合作,为什么唯独你华为余承东就不行了呢?做个鸿蒙座舱就一定要跟车企深度卷入。这样的说法看来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说白了还是想多赚钱。

去年,余承东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华为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当年仅在研发上的投入便达15亿美元。面对亏损,余承东也立下“军令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

在车企身上介入越深,利润分配自然也越多。

而对于目前华为与车企之间的合作环境,余承东本人也有清晰的认知,“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巨头们,也因为多种原因无法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这就让华为面临很大挑战。如果使用我们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没有大规模销量,那我们就无法形成商业闭环。”

华为想做下一个博世,可博世却从来不会面对这样的窘境。在博世的定位中,他们与车企之间是最简单的供求关系,而华为想要的总是太多。

甚至在部分车企眼中,他们害怕华为。而同为车机供应合作方的阿里巴巴、百度并没有让车企产生这样的恐惧心理,或许这也是余承东需要反思的地方。

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与华为合作的车企见识过他们的强势,北汽极狐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与华为的合作中也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在等待鸿蒙车机系统的过程中,他们能做到的往往只有等待。

而华为的研发进度始终一拖再拖,最后甚至导致产品的上线居然延期了整整一年。在北汽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这样致命的问题华为有着难辞其咎的责任。

与广汽的联手“造车”合作最近也以破裂收场,调整为埃安自主开发,华为以供应商身份参与车型的开发及合作中。有传言称,埃安官方公开吐槽华为太强势、而华为则采取冷处理,双方地位失衡。去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公开吐槽华为,称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价格高且不受控,广汽埃安和华为的合作,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就连最亲密的合作伙伴赛力斯最近也开始了背刺,在3月30日低调发布了旗下另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同日推出了新车蓝电E5。据了解,该车的“含华量”相当低,只在座舱部分采用了HUAWEI HiCar3.0车机。

目前,蓝电品牌由东风风光销售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将建设独立的销售渠道,而AITO品牌则属于赛力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但蓝电品牌的问世,依然被认为是赛力斯“既要华为、也要自主”的布局动作。

对于余承东来说,眼下的境况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内忧外患。事实上,从实际体验来看,目前鸿蒙车机系统可以称得上是当前市面上“遥遥领先”的车机产品。

酒香不怕巷子深,做好供应商的分内工作,华为依旧有希望在汽车市场中占据不小的份额。这就要看余承东到底要怎么选了。

-END-

       原文标题 : 余承东带上“金箍”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