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余承东的“委屈”
尽管余承东也反复使用了“华为不造车”的表述,但对于华为官方此次又重申“5年不造车”的决议,余承东显然仍有保留意见。据余承东介绍,华为在车业务领域每年的投入差不多有100亿元人民币,直接研发人员有7000多人,间接的华为平台人员投入可能超过了一万。智能驾驶是投入最大的领域,芯片、算法、云,整套的东西都需要支撑它。
“投入这么巨大,如果没有让使用华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车大量销售,就不能商业变现,就无法实现商业闭环。”余承东说。
不过,大量销售的商业闭环,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华为过去是做通信的企业,过去那些主流的大厂,T-BOX、车联网的动力模块,主要是选择华为,这两年因为制裁,我们退出了很多合作。以前的奔驰、大众,包括特斯拉等美国的一些车企都选了我们,后来因为制裁的原因,慢慢退出来了。”余承东直言。
“过去我们的想法是,想成为零部件、Tier1的供应商,成为汽车领域类似于另外一个博世或大陆这样的供应商。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好像这个条件不太成立,因为华为做的不是像博世和大陆那种刹车、转向等自动的标准化部件,我们做的是软件、算法、云、芯片等智能化增量的东西。”在余承东看来,智能化增量的东西很难像标准化的部件一样大规模地去售卖,“它需要跟车厂深度地‘卷入’,不断地做OTA版本升级,不断地迭代。”
目前车企与华为共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即HI模式)和智选模式。这三种合作模式由浅到深,华为的基因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
外界关注最多的是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此前,采用华为HI模式的车企有北汽极狐、长安阿维塔和广汽埃安三家。但在3月27日晚,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变更后,华为将继续以重要供应商身份参与公司自主品牌车型的开发及合作。换言之,华为与广汽埃安AH8项目合作模式由HI模式变更为成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
智选模式则是在HI模式的基础上,华为负责产品定义、整车设计和销售,车企负责整车平台开发和生产制造。
“采用HI模式,有三个厂商跟我们进行合作,现在基本上只剩长安阿维塔了。因此,我们推出了智选车模式,把华为十几年To C转型积累的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用我们整套To C的能力,一起帮助车企把车做得有竞争力、让消费者喜爱。”余承东说。
但是,产品究竟能不能卖出去,却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只是提供了技术,做出来的车并不一定能卖得掉,因为外观、内饰、产品的定义,如果不是很有竞争力的话,可能也是卖不掉的。”余承东表示,提供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终的产品能够取得商业成功。
图片来源:赛力斯汽车官方网站
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品牌累计交付7.6万辆。但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2023年,AITO问界前两个月的销量却并不理想。1月,问界销量为4885辆,环比下跌56%;2月销量继续下跌至3505辆,环比1月又下滑了21%。对此,余承东表示,是因为产品在升级换代,智驾方案要升级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
“造灵魂”与“造车”,都难
当前,智选模式被认为是华为参与造车的最优的合作模式。
余承东认为,传统的中国车厂有很好的整车能力、基础能力,包括工厂、供应链制造等整体能力,这些是华为所不擅长的。华为擅长的是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软件、算法、云以及芯片,这些能力的核心是以软件为驱动的,是车厂所不擅长的。“我们跟他们组合起来,正好可以实现强强合作,合作共赢,帮助我们的伙伴成功,我们才能间接取得成功。”余承东说。
但是,也有不少车企对华为智选车模式抱以警惕态度,甚至还引发了丧失“灵魂”的争论,害怕沦为华为的代工厂。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此前就明确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造车,很难。而事实上,如今即便投身造车,恐怕也前景难料。造车不仅极为烧钱,最终能否熬到盈利也是一个未知数。在当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仅有特斯拉与比亚迪实现了盈利。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在2022年净亏损额度分别高达144.37亿元、91.4亿元、20.32亿元。对于身处“关键之年”的华为来说,冒险造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在2023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过去3年,已经倒下了75个品牌,预计3~5年后,或将还有60%~70%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我们可以预料,未来的竞争,仍然将会非常激烈,但倒下的品牌会留出更多市场空间,让活着的品牌发展更有余地。”
何小鹏前不久表示:“我们如果把时间追回到2017年,中国大概有接近300家的新势力,以及有接近70家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销售。截至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大概只有50家左右的乘用汽车品牌在中国有销量,我觉得,在5年以后可能只有25家,那么在10年以后可能只有数家到10家之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天不管是10万(辆)一年还是50万~70万(辆)一年的汽车公司,在5到15年之间都存活不了,在中国能够存活可能最低的数字会达到300万(辆)一年这样一个规模。”
显然,无论“造灵魂”还是“造车”,在如今都并非坦途。或许,华为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帮助车企来构筑汽车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以及我国的自主可控。同时,帮助我们的车企取得更好的商业成功,能够真正地打造高品质、卓越体验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能够跟产业共同发展,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成功;希望我们自己也能够形成商业闭环,实现生存和发展。”余承东说。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小伙伴分享,媒体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处,谢绝任何媒体、自媒体以此文任何内容制作为视频、音频脚本,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 : 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