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动驾驶上,中国车企着相了
02自研or合作?
其实车企做自动驾驶,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自研?还是外采?
在行业内卷之下,很多车企都被卷的去「自研」,去用堆料方案来缓解自己的焦虑,这其实就是着相了。
在几年前,我表达过一个观点:于车企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现在,我依然保持这个观点不变。
自动驾驶这件事,并不容易。想要形成真正的全栈能力,对应的是车企要垂直整合,同时软硬件能力都非常过硬才行,此外还得有钱,要有持续不断的投入。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特斯拉,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且,现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并没有定型。
最开始,我们自动驾驶形成两个阵营,一个是以Waymo为代表的直接L4一步到位,一个则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L2渐进式。
不同的公司押宝了不同的技术路线。但是现在车企巨头们已经看到L4的遥远,决定先从L2+/L3做起,同时众多国内L4公司开始俯身冲进辅助驾驶赛道,也决定先从量产做起。
而在渐进式路线上,自动驾驶路线也从堆料转向了现在的「重感知,轻地图」。
试问,在2021年甚至是2022年间卷堆料、大算力的时候,车企们能想到现在要把高精地图「扔掉」,把激光雷达「扔掉」吗?
都是在迷雾中摸索,都是要交学费的。
所以,车企们不用焦虑。
于车企而言,底层技术可以适当交给供应商,车厂要做的是做好上层产品、体验定义工作,最终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智能车体验,并转化为实打实的销量和利润。
如果真的怕失掉灵魂,也有鸿鹄之志,其实也很好办,走「自研+合作」路线。
在软件能力较为薄弱的时候,和技术比较强的供应商合作。
现在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国产自动驾驶供应商已经非常多了,还有很多跨界进来、L4公司下沉下来的,他们最缺生意和量产背书。
从面上说,智能汽车时代,零整关系迎来重构,但是进程并没有那么快,现在依然是甲方乙方关系,所以主机厂完全可以在这些供应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当然,在外采的同时,别真的把智能驾驶的一切交给供应商,要努力从中学习相关经验,并吸纳更多自动驾驶的相关人才,积极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等到技术成熟之后,可以从自家某款车型开始验证,然后逐渐全系转用真正自研的全栈解决方案,完成从合作到自研的蜕变。
类似案例不少,典型的比如极氪,左拥Mobileye右抱Waymo,但是极氪同时也在自研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真正的两不误。
其他车企们完全可以学起来。
总的来说,自动驾驶就是一场暂时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终局还没有到来,大家都还在路上,车企们仍然有机会突围。
原文标题 : 中国车企,着相了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