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汽车科技之战,中国会成引领者吗

2023-05-12 14:52
帮宁工作室
关注

▍日益紧张的局势

中美争吵后果无益。

当今世界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向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他们的客户学习——看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同样,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在努力理解,他们需要怎么做,以此征服西方。

正如大公司在中国设有工程和设计中心一样,中国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也有。虽然外国汽车制造商开始在中国举步维艰,但中国希望在海外销售数百万辆汽车的愿望,可能会与不断恶化的政治形势发生冲突。

中美关系的恶化意味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新的贸易壁垒、补贴竞争、供应链转移,以及对获取西方技术和数据共享的更严格限制。在许多方面,这甚至可能导致典型的全球产业的去全球化。

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为,他们的电动汽车的软件不如中国竞争对手先进。

大众ID系列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令人失望。随着政府补贴削减,电动汽车销售放缓,这促使特斯拉大幅降价,于2023年初引发一场价格战,打击了外国汽车制造商已经不那么乐观的电动汽车销售。

中国买家日益高涨的爱国情怀,以及政府鼓励比亚迪等国内企业的更大努力,将使中国成为一个更难开展业务的地方。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确认供应链,以减少对地缘政治担忧的影响。

对中国的依赖日益成为一个问题。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一项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之一,2021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超过45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销往美国。2020年,12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收入前100强。

疫情引发的拥堵导致航运价格飙升,打击了汽车零部件的供应。中国的疫情政策,造成进一步的延误。而与印度、北非或墨西哥的供应商建立新关系,则是一项漫长的任务。企业通常只有在生产新车型时才会更换供应商,但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过程显然正在进行。

对获取西方技术的限制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美国禁止中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努力包括——商务部禁止向中国出口某些类型半导体。去年通过的芯片法案,为美国国内制造半导体提供新的补贴。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在电动汽车和汽车软件方面领先世界,但它们几乎完全依赖于从美国、欧洲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芯片。为填补这一空白,比亚迪和吉利等汽车制造商正在生产自己的芯片,蔚来、理想和小鹏等初创公司也在生产自己的芯片。中国政府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国内芯片产业。

这种建起“护城河”的努力将阻碍中国的出口。与此同时,还有对从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的安全性的担忧。

美国已经对中国汽车征收了27.5%的高额关税,而欧盟只对中国汽车征收10%的关税。这可能不会永远阻碍中国汽车的进口,因为更便宜的车型仍可能具有竞争力。

美国去年通过的《削减通胀法案》(IRA)的负面影响是,将采取更多措施将生产带回美国国内。该法案为美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提供巨额补贴,这些电动汽车的电池使用的原材料也要求来自美国或其盟友。

后果已经很明显。特斯拉正在缩减对欧洲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北美,准备在墨西哥建造一座新的超级工厂。福特汽车选择在密歇根建立新的电池厂。通用汽车将在内华达州投资一个锂矿。大众汽车集团正在考虑从欧洲搬迁一家电池工厂,在其生命周期内,可能价值100亿美元的补贴。

似乎很少有汽车制造商能够抵挡美国的诱惑。欧洲决心对美国慷慨的补贴做出回应。但即使没有大的诱因,汽车行业也将变得更加区域性。电池体积庞大,占汽车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最好在汽车生产地和销售地附近生产。

欧盟的汽车制造商也有计划来削弱中国对电池制造的控制。欧洲鼓励电池本地化的新措施可能意味着,到2030年,欧洲将建成40座超级电池工厂。夹在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英国正紧张地观望着。

俄乌冲突已经表明,一个拥有小型汽车工业的国家受到影响的速度有多快。当时,拥有制造工厂的西方汽车制造商被迫暂停运营或完全退出。

雷诺集团不得不出售其在俄罗斯的业务,包括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伏尔加68%的股份。大众汽车集团暂停生产,被俄罗斯法院冻结资产。丰田汽车关闭了俄罗斯工厂。相反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了更大份额。

中美日益紧张的关系将影响到汽车以外的许多行业。即使中国对汽车制造和驾驶体验的广泛影响持续存在,不同地区的品味仍会有所不同。中国的科技、美国人对大尺寸皮卡的热爱,以及欧洲人对小型车的喜爱,都显示出一个并不完全一致的世界。

显然,一个更加区域化,受到更多保护,因而效率更低的汽车行业并不会更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