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观察:为何销量向上,股价向下?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电动化浪潮轰轰烈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由政策驱动转变为需求拉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显然如今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已进入了高景气发展阶段,然而资本市场今年对这个行业的热情似乎很冷淡,新能源汽车ETF年内下跌超7%。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笔者将从近两年的汽车行业基本面出发来分析。
01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业绩定价区间
根据乘联会数据,近些年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一直在呈下滑趋势,今年前两个月,汽车制造业利润率降至3.2%,再次创下近10年同期最低值。这代表着新能源汽车的热卖并未给车企带来超额的利润,反而加剧了车企间的竞争。
其中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打破了合资车企长期吃“老本”利润率偏高的局面。根据乘联会的数据,去年9月中国品牌批发量市场份额达到了50.4%,这是中国品牌的份额首次突破50%。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车市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的日子结束了。
目前,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高速成长,但是从2022年开始,产品的产量已经开始明显大于销量了。当供大于求时,必定会有玩家将被市场所淘汰。
针对如今的竞争环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提出了一个“五常汽车品牌”概念,他认为2023年—2025年,就是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1943年—1945年(二战的最后三年)。2025年12月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会达到80%以上,新能源汽车五大常任理事品牌诞生。
如果三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就要决出胜负,那势必行业会直接陷入恶性竞争,最终的胜者唯有牺牲利润换取市场才能笑到最后。
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乘用车市场4月销量同比增长达到今年内最高,单月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渗透率较去年同期的25.7%提升了6.6个百分点至32.3%。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去年渗透率就超过了20%,已从黄金拐点期过渡到加速期,这个时间段内利润率或将继续压缩,直到供需重新回归均衡为止,此时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往往继续下降利润率才能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状与想获取成长红利的资本市场意愿相违背,唯有坚实的业绩才能支撑住公司的股价。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7 小鹏汽车更名!
-
10 2025,蔚来生死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