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发愁
02
与传统的燃油车赛道相比,电动化降低了造车的门槛,无论谁都可以进来分一杯羹。而这,也导致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竞争激烈程度,远甚于传统汽车领域。
除了小米,还有华为、魅族等手机厂商,正在试图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不过,与小米直接下场造车相比,华为、魅族的方式要更迂回一些——2023年,华为通过零部件Tier 1模式、HI模式、鸿蒙智行模式与车企展开不同程度的合作,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魅族的玩法与华为类似,今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成立时,便已确立手机+XR+智能汽车业务路线,同样积极向新能源车企抛出橄榄枝。
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说,“目前华为、星纪魅族、小米打造的三个OS体系,代表了汽车3.0时代的玩家。”
伴随着手机厂商进场,以华为、小米、魅族为代表的“华小魅”组合,在2023年,风头更是直逼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华小魅,还是蔚小理,情况都不甚乐观。哪怕是风头正盛的华为,也处于亏损之中。
今年11月,华为余承东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因为自动驾驶系统中的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功能,直接在网上隔空掐了起来。
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EB技术表现不尽如人意,称“友商讲了AEB,99%是假的”“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随后,余承东直接反击,“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
事实上,被他二人当做焦点的“AEB”并不是什么前沿科技,早在10年前,沃尔沃、宝马、奔驰的部分车型就已具备AEB功能。发展至今,相对其他智能驾驶技术,AEB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除了跟何小鹏吵架,余承东今年还跟比亚迪的王传福吵过架,他就像是个炮仗,一点就炸。
究其深层原因,或许与华为的汽车业务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华为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已经花掉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多亿元。
然而,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华为并未收到满意的答案,时至今日,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板块。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难怪余承东到处阻击友商。
03
除了赛道竞争的激烈,新能源汽车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推出新车的周期非常之短。以燃油车为例,一款燃油车从立项到上市,需要60个月;而在新能源汽车这里,周期被压缩至36个月,甚至更短。
小米从宣布造车,到现在推出产品,只用了31个月。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迭代周期也被大幅缩减。以“造车新势力”之一的蔚来汽车为例,其创始人李斌曾对团队下达了“每6个月进行小改款,升级用户体验;每18个月就有中期改款,性能月跃迁”的命令
如此高频的迭代速度,却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体验感直线下降。
今年11月,蔚来全新ES8联合胡彦斌全球首发了杜比全景声专辑《第一场烟火》,并推荐全新ES8车主在7.1.4声道聆听以获取最佳体验,随后这张专辑将在二代平台其他车型同步上线。
然而,第一代车型的车主,却受限于硬件性能、软件水平,与这张专辑无缘。
类似的情况在新能源汽车身上并不罕见,甚至因此频频爆发维权事件。
此前,小鹏汽车推出了面向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XNGP),这项技术包含了C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小鹏新款G6、G9、P7i等车型都将得到更新。与此同时,P5、P7的车主却被排除在XNGP技术框架之外。
面对此情此景,这些被“抛弃”的车主选择网络维权,用舆论压倒小鹏。
不难发现,由于迭代速度过快,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维护不同代际车型的车主利益。
另外,新能源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也不容忽视——自2023年以来,价格战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赛道越发拥挤的当下,降价能够迅速帮助车企完成季度、年度销售目标,从年初到现在,价格战越演越烈。
临近年关,比亚迪、零跑汽车、长安汽车、深蓝汽车等品牌纷纷开启促销活动,力度丝毫不亚于刚刚过去的“金九银十”。
在这样的降价促销之下,车企的销量稳步上涨,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00万台,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这样的销量,并没有缓解车企的焦虑。
我们或许可以从车企的库存,察觉到它们的压力——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3年初新能源乘用车库存为20万台,而到了11月末,这个数值上升到了40万台。
这样的数据,向我们揭露了一个相当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数量,远高于消费者需求水平。即使车企内卷,也无法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相反,频繁的价格战还可能让这些车企疲于奔命,利润不断下降,资金难以支撑。
蔚来此前给出的数据,也能佐证这个观点,2021年交付新车91429辆汽车,全年经营亏损为44.963亿元(7.056亿美元),每卖出一辆车,蔚来就要亏10万。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但不卖就得死。
04
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一门好生意,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资本很喜欢它,新能源汽车泡沫吹了这么多年,依旧挡不住外部的大部队源源不断地想进去,做互联网的要进去,搞房地产的也要进去,现在就连造手机的也要进去。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是一门烧钱的买卖,越往后,砸的钱越多。
造车企业如过江之鲫,每一轮大浪拍过来,都会倒下一连串的“造车新势力”。然后新的造车势力继续填充市场,一浪拍一浪,从不停歇。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仍然为了同一个目标继续努力,那就是——
如何盈利?!
原文标题 : 造车新势力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发愁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