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小米造车发布日倒计时,华为PK小米要进入“下半场”了吗?

2023-12-24 11:02
博望财经
关注

文|飞雪

来源|博望财经

多位博主发帖表明,12月28日或将是小米汽车发布的“正日子”。雷军等这一天足足等了900多天。

但雷军能被邀请加入头部车企的“群聊”吗?既生瑜何生亮,小米的智驾能力能比过华为吗?

当“智驾”成为新能源车企核心竞争力之际,即将入局的小米汽车,到底是不是一条足具杀伤力和改变行业游戏规则的“智驾”鲶鱼?

尤其面对同样是从手机跨界入局的华为,小米将如何在新能源愈来愈卷的乱世中与其竞争?在华为智选车朋友圈阵容扩列之下,在被视为特斯拉灵魂的FSD V12即将入华之际,后来者小米汽车,又有多大的胜算留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牌桌上?三者之间的抗衡,谁又能在“智驾”金矿多赚“碎银几两”?

01

“既生瑜何生亮”,华为卷起的“智驾”已成车圈竞争焦点

11月15日,小米汽车拿下“准生证”——工信部公布的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文件中,小米汽车位列其中。

几乎同一时间爆出的消息是,小米已经悄然占位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多项“智驾”核心技术资源,通过投资纵目科技、禾赛科技、几何伙伴、爱泊车、黑芝麻芯片等上游供应商公司而实现。

在软件定义汽车、智驾决定销量的趋势下,价格之争不过是新能源市场小米应对竞争的一道“前菜”。真正比拼的,正是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维度的“智驾”。

新能源市场里,倘若说比亚迪的上位,给国人带来了关于新能源车的科普和认知;那么,半路杀出的华为,连同以技术立足的小鹏,则让“智驾”挑起了决定一款车型能否大卖的重任。

有道是“既生瑜,何生亮”?华为和小米这两家科技企业跨界汽车圈,让深谙电动车行业游戏规则的比亚迪,也难再举棋若定。有报道称,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在内的自主品牌都在悄然加大智驾的研发力度。

华为智选车的杀伤力,在过去大半年打破了一众车企既有的认知,让车企们感受到了“智驾”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一边,是华为车BU以智选车等三大模式,赋能赛力斯等车企,让问界、智界等“界”字辈的新车因“智驾”而订购火爆。另一边,则是华为祭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招,与长安等头部车企签署了投资备忘录,拟成立全新的专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合资公司。

这个节骨眼上,事关华为汽车“伟业”与车企“灵魂”归属的一系列动作尚未真正落锤定音之时,小米汽车“不合时宜”地要做那个既生瑜何生亮里的“诸葛亮”。

而如果说比亚迪、吉利乃至“蔚小理”们还只是华为的“眼中钉”,那么,和华为一样半道杀出的小米汽车,就犹如飞进华为余承东眼里的沙子,揉也不行、不揉也不行。

这粒沙子就这样在华为和余承东的汽车大计里,扮演着被业界认为的“搅局者”的角色,是比“蔚小理”、比亚迪、吉利乃至零跑等,对华为半遮半掩造车最有杀伤力的那个“遥遥领先”的以“智能化全副武装”的对手。

02

技术骂战不怕事大,为智能汽车上市扫清一切障碍

华为和小米的竞争始于智能手机。即便随着小米汽车进度不断加速,华为在汽车行业朋友圈不断扩列之际,余承东还是选择了在手机这个最容易引发口水仗的战场上,向小米发出挑衅。只是这一次,余承东不小心刺激到了小米多年来最核心的那根技术之弦。

前不久华为举办的花粉年会中,余承东冷不丁地表示每一个「遥遥领先」背后都离不开研发创新,并由此引出知识产权的问题——「华为总是引领行业技术,当我们搞定后,有些厂商不尊重知识产权,直接抄袭变成自己的名字,比如我们的双旋水滴铰链,人家编成叫龙骨,但龙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有网友说,这样的言论,就差直接现场点名了。

很快,小米就发长文喊话余承东,称余承东言论与事实不符。并直言:「我们请余承东先生遵循科学与严谨的基本规则,请勿再抹黑同行、误导公众。」

随之附上的声明,显然是小米不怕因为技术误导而把事情搞大的节奏:

实际上,小米官方此番用犀利措辞和强硬态度亲自下场硬怼余承东,压根不是就事论事这么简单。狠狠回击余承东的背后,实则是为为小米智能汽车的上市扫清一切障碍。

或者说,怒怼余承东,是小米为其汽车项目上市前的一次非正式“表态”,言外之意是小米的技术是经得住质疑和考验的,面对各种挑衅,小米也不会坐以待毙。而支撑这些的底气,在于小米在手机和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

骂战先行,不怕事大,小米因余承东挑起专利事端而硬刚、硬怼的做法,提前为小米汽车上市后可能遭遇的类似挑衅,起到了一定的敲山震虎的效应。

而从这场骂战来看,小米也像极了“不安分”的一方跨界造车的“新新势力”,大有为了自家汽车业务的推进,而不惜多打一些口水战、多发几封声明信,多与一些车圈所谓高水准“智驾”的“当红炸子鸡”来一番实操的硬核比试。

03

“华小特”,谁能在“智驾”金矿赚得碎银几两?

面对余承东多次以“遥遥领先”在汽车市场高调控场,到底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顶层创新”——“智驾”将如何真正做到“遥遥领先”?

因为,要说华为的ADS2.0智驾方案领先、小米的自动驾驶后来居上,特斯拉会第一个站出来说不。

DW(德国之声)在不久前的一则报道中称,特斯拉进入中国提升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水准,从而让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市场“突然开窍了”。基于此,DW认为是特斯拉武装了中国电动车。

实际上,被视为特斯拉灵魂的FSD V12,毫不客气的说,已经甩了国内华为等所有智驾方案头部企业一条街。

目前国内的智驾方案,华为的ADS2.0可是优中选优。而华为ADS2.0也是基于ADS1.0 Transformer的BEV架构,搭载GOD网络实现了无图智能驾驶,并预计于本月在全国开放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城区NCA。

此外,国内的智驾方案,还有除了华为这种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外,还有纯视觉方案。虽然包括车企和上游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很努力在技术攻关,但特斯拉端到端的FSD却才是余承东口中真正的“遥遥领先”。

图源网络

马斯克曾称,FSD Beta V12(最新版本)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端到端AI自动驾驶系统(Full AI End-to-End),没有程序员写一行代码来识别道路、行人等概念,全部交给了神经网络自己判断。算力上,特斯拉预期到2024年10月将达到100EFLOPS(约30万张A100)

马斯克在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则曾提及,FSD测试版用户已累计行驶1.9亿英里(约3.06亿公里),未来其安全性将远超人类驾驶员,达到10倍的安全水平。为此,他认为这让FSD几乎成为特斯拉的“灵魂”。

而根据浙商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特斯拉FSD在算法、算力、数据闭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报告称,FSD在算法方面领先国内头部玩家约2年。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也很乐意授权Autopilot/FSD或其他特斯拉技术”。这或许意味着,未来不排除有中国车企采用特斯拉的FSD方案,而这显然会对华为、小米的智驾方案造成冲击。

因为,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称,特斯拉的“极致性价比硬件+高毛利FSD软件”如果在国内得以规模化落地,可能迎来智能汽车的“ChatGPT时刻”。

这显然不是华为和小米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已经深入汽车市场多时的华为。被视为特斯之后第二条鲶鱼的华为,从对标博世做Tier1,到如今在车市中涉足越来越深,有数据显示,问界M7智驾版渗透率达到60%,城区智驾选装率高达75%。

写在最后

其实,当我们在谈论“华小特”谁能在“智驾”上赚得碎银几两时,问题的核心恰恰是因为“智驾”真正的竞争焦点,是围绕智能驾驶的技术路线、解决方案、落地能力,以及基于智驾、智舱等,打造出的比如付费订阅和用万物互联生态系统获得增量盈利的长久获利价值。

以即将上市的小米汽车为例,根据业内人士早前分析,小米汽车主要的亮点就是落在软件生态以及自动驾驶上面。车内的亮点在于智能座舱,将搭载全新的小米HyperOS或称澎湃OS系统,支持小爱语音大模型,进一步跟手机加强联动,

虽是后来者,但雷军显然认识到汽车硬件本身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实力比拼是基于“智驾”以及如何让“智驾”在人工智能和算法层面拥有“超能力”。这一点,华为也一定想到了。

       原文标题 : 小米造车发布日倒计时,华为PK小米要进入“下半场”了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