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外汽车品牌,可以是友非敌

2024-01-23 11:51
汽车公社
关注

“输血”的朋友

毛主席有句话:有理有利有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如果要实现最好的发展效果,即便新能源势头让自主份额过半,仍然不必将所有海外汽车品牌都赶到对立面。

何哉?众所周知,资金是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要素。

比亚迪电驱动技术和华为智能技术领先,与多年来投入巨额资金不无关系;大众汽车仅仅MEB电动平台,就要投入超过500亿欧元;丰田要投入350亿美元推进电动化,雷克萨斯逐步实现全面电气化;造车新势力领头羊蔚来曾断言,200亿元是造车(智能电动汽车)门槛。

也难怪,为何大众与福特结盟,通用和本田抱团,电动化和智能化都是烧钱巨坑,单打独斗不如携手共进。这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尚未达到燃油车的保有量水平,故而成本还不能充分摊薄。

从中汽协数据看,2023年中国品牌的新能源占比已经达到49.9%,几乎占去一半。在销量和份额成绩高歌猛进的背后,是一个严峻事实:电车业务不如油车业务挣钱,自主品牌不如合资业务挣钱。

那么该如何推动中国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下一步发展呢?当然要对海外品牌的力量加以充分运用,而不是“割袍断义”甚至“不共戴天”。

还是以整体业务最为均衡的广汽与丰田作为分析对象。

丰田汽车除了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两家合资公司之外,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和进口丰田业务在进口车中销量数一数二,使得丰田无论是全球还是在中国,都实现了较好的利润指标。

根据丰田财报,2023财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净利润为24,5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9亿元),为各车企之首。在中国通过直属子公司实现利润1,945亿日元,通过合资公司实现权益法收益3,050亿日元。也就是说,基本上丰田每年在中国盈利5千亿日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250亿元。

毫无疑问,在华利润成为丰田在华投资的源头,于是最近丰田扩建了常熟研发中心,还兴建了上海嘉定的研发大楼。

广汽集团在2022年实现74.96亿元扣非净利润,在车企集团中属于不错的水平。虽然不能和一汽、上汽等利润大户相比,但和长城等处在一个档次。利润主要来自于合资公司,在财报里体现为“联营与合营企业”。就在2022年,合营企业中最高的广汽丰田利润75.21亿元,合营企业利润合计120.72亿元。

眼下,新能源汽车规模还不足以充分摊薄研发成本和电池成本,因此除了极少数品牌,大多数新能源品牌都还没有利润转正。因此,埃安能够在2023年6-7月开始盈利,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成绩,在利润的贡献度方面,仍然还不能完全取代广汽合资公司。

因此,如果我们希望埃安、昊铂能够快速发展,一定时期内,需要广汽合资板块进行“输血”;如果我们希望丰田与比亚迪合作的新车性能更加强大,那么丰田在华合资公司,和雷克萨斯、丰田进口车,也会扮演资金扶持的角色。

相似的道理,还可见于上汽和通用,如果没有别克GL8的利润支撑,上汽通用和上汽集团的研发实力将会打折;也可见于东风和本田日产、一汽和奥迪丰田、北汽和奔驰现代……

那么,外资汽车品牌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贡献,仅仅是资金输血层面吗?或许诸如比亚迪等较少依赖合资的车企,会被列举为反例,证明中国汽车电动化完全可以脱离外资汽车。

卡尔·荣格说:“孤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但凡充分发觉事物之间的联系,便会明白产业发展也不是孤立的,中外汽车品牌的关联远不止资金一个最显性的维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