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第一炸,高合汽车率先“出局”?
高合的失败,又一次说明了汽车这种重制造的行业,光靠秀“花活”是行不通的。
新年复工第一天,高合的员工没有迎来开门红,反而是收到了即日起停工停产半年的“噩耗”。看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还记得23年10月,高合汽车就曾被曝出裁员20%,随后又接连有消息说高合汽车更改发薪日、降薪、停工、辟谣停工,经营状态可以见一斑。
我们试着复盘一下高合的失败路径。
当下的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环境非常之恶劣,品牌众多,过度竞争导致企业盈利状况堪忧。而想要成为百舸争流的奋楫者,现在看来,要么像极氪,埃安这种,背靠传统大厂的持续输血,拼家底拼到洗牌结束。要么就是通过自身产品的定位,技术优势等建立护城河,走上自给自足的盈利之路。
而要靠自己活下来就非常依靠品牌和产品定位,以及保证每款车型的使命明确,同时能够做到车型项目的整体生命周期可以盈利。而这正是高合汽车失败的原因。
首先,它战略上就犯了一个大错误。
高合汽车按照新势力崛起的过程,用一款高高在上的产品先声夺人是没问题的,但关键是后面的路怎么走。
特斯拉是为数不多没有大集团养着,还能成功突围的新势力。它最厉害的一手,就是用高端的科技先锋形象产品占据用户心智后,迅速就推出Model 3和Mode l Y来走量。而且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连续降价,直到产品进入到大众主流的20万出头的区间,让销量迅速扩大到百万级规模,成功跻身大车企之列。
但是我们回看高合汽车,一上来架得太高不愿下去了,远离群众基础是最大的问题,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路给走窄了。
高合汽车的决策层要么高估了60-80万市场的需求量,要么就是太不舍一开始的高端起点了,很长时间都不愿意下降到跟蔚小理在25-50万这个区间里的车型竞争。前两款车型hiphi X和hiphi Z一直处在60万以上摸索市场。
而其实高合汽车应该跟特斯拉一样,在早期有hiphi X还比较成功的占据一点市场声量和关注度的时候,就加速推出低价位车来走量。在我看来,高合真正意义上的走量产品,也就是定价30万级的hiphi Y,出的实在太晚了,那个时候主流市场早就被其他品牌瓜分完毕,已经不给高合汽车机会了。
其次,高合汽车错误理解了高端品牌的概念,或者对于普通用户对高端的期待有偏差。
当年最早高合hiphi X的亮相发布会我参加了,说实话华人运通底子很好,有丁磊的上汽和政府背景,拉得动投资,有供应链,一切资源看起来都很高配。但高合hiphi X的实车一登场,我跟身旁的媒体朋友都懵了,一台定价高达80万的高端智能电动车,用六个门在发布会上玩了有接近半小时,是所有卖点里占比最大的那个。
确实,高端品牌需要创新,需要带来别人没有的体验,但也不能光靠这种“花活”。如今各家新势力不论在用料和做工上都下了大功夫,选择从功能上进行突破确实是个方案。我之前也试驾过高合hiphi X,这款车的底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机械素质是很不错的,而且按时间线,高合的NOA其实应该已经准备释放了。只可惜这些技术方面好像没什么人关注,反倒都被浮夸的外表所吸引了。而“门厂”,也成为了大家对高合汽车这家企业为数不多的印象。
相对应的,在“有钱人的大玩具 "这种曲高和寡的定位下,高合汽车的销量不是一个“惨”字能形容的。高合2021全年累计销量达4237辆。2022年,高合HiPhi X在2022年共销售4349辆。2023年,高合汽车销售7631辆。
一家年销量无法破万的车企,是不可能摊薄研发成本,更不可能盈利的。而资本也不是做慈善的,高合汽车拿不到后续的投资,最终就逃不过从裁员到只发基本工资,再到破产,或被收购的终局。
这其实也说明了,2024年,还没进入走量阶段的产品和品牌,正在面临被加速淘汰出局。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资本其实并不好看小米汽车的原因,尽管小米的营销已经很努力了,吊足了粉丝的味口。但现在正值中国车市的洗牌阶段,未来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挤进去难,只会有更多车企不断倒下。
原文标题 : 龙年第一炸,高合汽车率先“出局”?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