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谁要干掉内田诚

2025-02-21 09:59
BusinessCars
关注

日产董事会已开始就内田诚的离职时间进行非正式讨论。

2月18日,《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如果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内田诚离任,本田汽车将重启与日产汽车的谈判,以打造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

也就是说,日产和本田亲口承认取消双方的合并谈判,众所期盼的全球第四大车企的计划化为泡影的罪魁祸首竟然跟内田诚有关。

《金融时报》称,本田愿意与一位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内部反对意见的日产首席执行官重新展开谈判。

换句话讲,就是本田觉得跟内田诚谈不拢。

自2019年内田诚接任日产CEO以来,一直被视为“救火队长”。彼时,日产因前CEO卡洛斯·戈恩被捕陷入财务危机与联盟裂痕,内田诚通过“Nissan Next”计划削减20%产能、优化产品线,成功减少3500亿日元成本,暂时稳住了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日产近年来销量、利润持续下滑。尽管内田诚多次强调留任至2026年的意愿,但董事会与合作伙伴雷诺已对其施压,要求其提前离职以换取本田的“救援”。

但内田诚该不该背这个“锅”?

折中与妥协

在内田诚上任之前,日产刚经历了一系列巨变,董事会为结束日产群龙无首的状态,将内田诚推向了幕前。

但当时有日产保守派青睐负责重振绩效的副社长关润以及雷诺带头的阵营则支持阿什瓦尼·古普塔,为什么最后却敲定了内田诚?

“内田不是日产的终身雇员。他在日本贸易公司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工作多年之后,才在2003年加入日产。他甚至在自己的公司内部都没有多大的知名度。内田诚被认为是日产内部妥协之下挑选的候选人,任命他也是日产和雷诺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的结果。”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关润还是阿什瓦尼·古普塔均无法令日产、雷诺双方满意。

毕业于日本防卫大学的理工生关润,被雷诺的一些人视为民族主义挑拨者。而在日产,则有很多人认为古普塔和雷诺交往甚密。此外,虽然古普塔能说流利的日语,但他是印度人,不是日本人。一些日产董事坚持,在戈恩的惨剧之后,下一任执行长必须是本地人。

内田诚一夜之间就成了“天选之人”,不过日产高管的“宫斗”大戏其实远比想象中还精彩。

就在日产汽车当年的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几天,英国《金融时报》曝出“古普塔其实一直以来都受到首席执行官内田诚的监视”的消息。而这条消息出自日产高级顾问哈里·纳达致日本汽车制造商董事会独立董事的一封信。

纳达在信中表示,内田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普塔进行监视,而举动的目的就是罢免阻碍日产与雷诺达成新协议的高管和董事会成员。

不过日产高层的动荡,随着古普塔离开告终。上任后,CEO内田诚立刻推出Nissan NEXT转型。

有意思的是,内田诚制定商业计划的灵感来自与妻子的对话。“妻子曾催我扔掉那些早已过时的旧衣服,因为它们占用了衣柜里宝贵的空间。我告诉她,‘是的,你说得对,但我喜欢它们’。”

“妻子回答道,‘你在滥用衣柜的效率,而丢掉旧衣服对家庭来说可能会更好’。”内田诚表示,“对公司而言同样如此,当前趋势是紧抓旧理念不放,但将来还会适合吗,还是会变得更好?都不可能。”

在内田诚看来,日产汽车必须抛弃陈旧笨拙且低效的方式,并进行彻底改革,以更好应对全球汽车市场,当前该市场充斥着变化、不确定性和残酷竞争。“我们不能把过去的商业方式延续到未来。当务之急是提高效率,以便与那些反应快速、动作敏捷的公司竞争。”

想法没错,行动迅速。

内田诚通过一系列操作,日产汽车全球产能精简20%,全球产品线合理优化15%,成功减少35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支出,让日产的财务状况看似逐渐好转。

2023年,内田诚又推出"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提升企业价值,增强综合竞争力。按照计划,日产要在三年内将全球销量提高100万辆,营业利润率提高到6%以上。

但治标不治本。

2024年3月31日是Nissan NEXT的最后一天,而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由于糟糕的业绩表现,日产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动作,除了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还将向联盟伙伴出售三菱汽车的最多10%的股份。

“他们完全误读了商业环境,没有采需要做的事情。”外界也开始质疑在内田诚领导下日产发展战略的合理性。

东海东京情报实验室高级分析师杉浦诚二表示,分析师们一年多来一直在质疑日产发展战略是否合理,“当我们问‘你们在美国和中国会没事吗’以及‘缺乏混合动力汽车怎么办’的时候,他们会回答‘没事没事’。”

另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知情人士谈及内田诚在报告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时,他们明确提到,这位CEO将主要下滑原因归咎于北美和中国的销售和盈利能力疲软。

这意味着,内田诚清楚日产目前在市场中面临的困境,但他却似乎不打算进行任何战略方向上的调整。

谁走谁留?

内田诚此前曾于2月6日表示,一旦日产重回复苏之路,他会考虑辞职,如果被董事会要求,他也会在更早的时间辞职。但他希望留任至2026年,并表示“如果公司现状没有得到改变,辞职是不负责任的。”不过在本田日产合并谈判失败后,内田诚开始面临来自董事会成员和合作伙伴雷诺的压力。

所以这一次内田诚是不是已经非走不可?

如果平心而论,在过去降本增效上,内田诚的手段虽然激进,但履行了其计划中的大部分诺言。

诸如产品及品牌方面,他把日产全球品牌数量从69个降至55个左右,减少了20%,同时将产品生命周期平均缩短至四年以下;退出韩国市场;把原有品牌缩减至合适的规模,聚焦在四个主要市场。

在产能上,4年来日产已停产印尼与巴塞罗那等地的工厂与生产线,从而维持了接近70%的全球产能利用率。

但即便内田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成本改革,但在业绩层面并未能展现出增长态势,是日产内部对内田诚动了“杀心”的根本原因。

根据Nissan Next的目标,日产全球销量将增长9.1%,达到约540万辆汽车。而事实是,2023年,日产在全球销量仅售出337万辆,远低于预期目标。

财务方面,日产预期目标为截止2024年3月,营业利润率达到5%,市场份额为6%。实际来看,其2023财年的营业利润率为4.5%,全球市占率则萎缩至4%左右。

这也意味着,在内田诚的战略计划中,实现了大半的降本增效,但并未给其带来实质性业绩推动。

但作为一直是日产内部与本田达成协议的最坚定支持者之一的内田诚为何会与本田CEO三部敏宏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首先是三部敏宏对内田诚的决策进展过于缓慢感到不满。双方原计划于1月底更新谈判进展,但最终推迟至2月中旬。两名知情人士称,本田管理层对日产的重组计划感到不满,认为其缺乏细节,并且产能削减幅度不足。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本田并未将日产视为平等的谈判伙伴,因此拒绝在条件上做出让步。

今年1月末,日产高层坂本秀行前往九州岛,宣布将在当地建设一座电池电动车工厂,预计创造500个工作岗位。在当地政界的陪同下,坂本表示,日产不会削减九州工厂的产能,并强调九州在地缘政治和未来电动车计划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坂本访问九州的第二天,三部敏宏告知内田诚,日产必须成为本田的子公司,但这一要求并未在双方去年签署的合并谅解备忘录中提及。

一些消息人士称,日产对这一提议感到震惊,认为其违背了原先达成的协议,一名知情人士表示,这一提议在日产内部被视为“离谱”且是对其尊严的侮辱。

这种分歧导致双方在战略层面的信任度下降。

就在合作还维持在表面的和谐时,双方的信任度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三部敏宏公开表示内田诚未能有效管理日产内部的反对意见,尤其是在处理合并谈判中的阻力时缺乏协调能力。这种质疑更让日产内部原本已经对内田诚领导能力有所不满的声音占了上风,部分人开始希望内田诚下台以便与本田达成协议。

就在合并谈判终止的同时,内田诚仍希望“扭亏”战略能在自己的领导下继续推动,但对于日产汽车而言,依靠自身走出现有困境,仍是一道压力和挑战并存的难题。内田诚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公司仅靠自身的重组努力很难生存下去,我们将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机会,努力提升企业价值。”

时间回到2020年6月29日,在日产汽车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投资者们表达了一系列不满,从财务、中期计划到具体业务,外界也充满了对内田诚尖锐的质疑和批评。

“我会让日产回归正向增长,如果失败了,我也准备辞职。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加速恢复股东的回报。”内田诚的信誓旦旦,直到五年后仍未实现。

据知情人士表示,日产董事会已开始就内田诚的离职时间进行非正式讨论。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谁要干掉内田诚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