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上汽通用“瘦身”,为了活下去

2025-02-21 16:05
禾颜阅车
关注

导语 | Lead

2004年,上汽通用落子沈阳布局北盛工厂,该工厂生产的老款别克GL8成为别克乃至整个上汽通用的支柱产品。未曾想到,这家的工厂在2025年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未来,国内合资车企为了适应智电时代还将不断加大调整的力度,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张大川

编辑|禾   子

全文2598字

阅读需4分钟

近日有消息称,上汽通用即将关闭在沈阳的北盛工厂,并将涉及约2000名员工的转移安置。据媒体报道,上汽通用方面证实了该消息,并称将妥善安置各方人员,积极推进业务重塑,对全国生产体系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

此消息也得到北盛工厂内部员工的证实,例如更衣柜和班组柜已经清空,部分设备也即将拆除。曾经辉煌一时的上汽通用北盛工厂,也难逃关停并转的结局。而上汽通用乃至整个合资车企在国内的产能调整,未来或许还将会持续。

△上汽通用关闭沈阳的北盛工厂涉及到约2000名职工的安置

上汽通用大刀阔斧重组业务

北盛工厂的关闭其实早已经有了征兆。2024年上汽通用全年批售量仅为43.5万辆,同比下滑56.54%。而上汽通用在国内的四大基地总产能却高达260万辆,产能利用率仅为16%左右,这已经远远超过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大洋彼岸得美国通用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中就已经对中国合资企业计提高达29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并计划支付27亿美元的重组费用。

△通用汽车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已经计提了高额的中国业务重组费用

那为什么是北盛工厂最先被优化?这主要和工厂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工厂投产的相关车型有关。相比于武汉和烟台两个生产基地,沈阳地理位置更远,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车发往全国的运输成本更高。而曾经在北盛工厂生产的别克GL8早已经由上海基地来生产。未来,即便上汽通用能够承接更多海外市场出口的业务,那么靠海的烟台和上海,以及紧邻长江的武汉对于船运无疑更加便利。

△上汽通用武汉工厂未来或将专注于新能源车型的生产

除了北盛工厂之外,上汽通用其他基地也将有较大的调整。有消息称,上汽通用武汉工厂未来将专注于奥特能车型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这意味着武汉基地将放弃当前多款燃油车生产,一部分岗位的流失也难以避免。哪怕在上汽通用的大本营上海,也有传闻称其或将金桥南厂地块转让给上汽智己,用来生产智己品牌的电动车。此外,上汽和华为的“尚界”也已基本敲定,上汽通用的工厂也有脱手的机会。

提升泛亚竞争力或是上汽通用复兴的关键

产能空置率过高一直是车企利润“失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关闭北盛工厂,还是对其他基地的生产计划的调整,都是能够帮助上汽通用在短时间内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减少亏损的捷径。无论是对于通用,还是其他所有跨国车企来说,这是当下不得不经历的一个阵痛期。

△通用汽车需要为其新技术的成熟并且部署赢得时间

一方面,在跨国车企眼中,中国本土车企,尤其是部分新势力车企亏本卖车,而这种模式必然不可持续;另一方面,跨国车企巨头也需要时间来推出新一代车型并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削减产能,利用空间来换时间,并押注国内部分新势力车企熬不下去,是绝大部分跨国车企下一个阶段应对中国市场的主要战略。

按照上汽通用之前的规划,其将在2025年实现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全新一代智能座舱平台以及全新一代智能驾驶平台这三大技术域的迭代升级。并且从2025年开始的三年里,推出12款全新车型,兼顾纯电、插混、增程,覆盖轿车、SUV和MPV的不同车身形式。届时得到全新车型支持的上汽通用,其市场竞争力将变得更强一些。

△上汽通用将打造奥特能2.0多元驱动平台

但推出新车型能否完全解决上汽通用当下的困境,这要打一个问号。2024下半年上汽通用终端零售销量回暖,主要原因是其给出了非常大的终端折扣优惠。但“一口价”策略对于上汽通用来说同样不可持续。相比之下,部分新势力车企的终端折扣优惠反倒比上汽通用更占优势。

回顾上汽通用从巅峰跌落,从表面上来看,是错过了新能源汽车风口以及强推三缸发动机这些决策上的失误,让上汽通用在国内市场彻底丧失了主动权。但从本质上来看,其实是曾经最值得上汽通用骄傲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不给力,这是导致上汽通用全面溃败的最根本原因。产品力上的缺失,是即便在营销端使出什么解数都难以补上的缺失。

因此,上汽通用必须承认,现在的泛亚在国内早已远远称不上最强的工程技术中心,在智能网联技术上落后华为也就算了,其他无论是头部新势力,还是本土自主品牌第一梯队,都超过泛亚不止一个身位了。如果之后无法提升泛亚汽车的竞争力,那么从2024年下半年来延续的终端回暖未来只能依靠更大的折扣才能继续下去,将会变得更被动。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工程开发能力在国内已经不再领先

不妨抄抄福特中国的扭亏作业

其实对于上汽通用来说,除了削减产能以及推出全新车型外,福特中国实现盈利的作业也可以抄一下。福特在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并且在随后的六个季度连续实现盈利。2024年,福特中国更是达成了其在国内市场7年来的首次全年盈利。这除了和福特向国内市场导入不少更具竞争力的新车型并且大幅削减成本有关外,主要还是福特为福特中国打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有数据显示,2024年,福特中国全年出口近17万辆,同比增长超过60%,覆盖东南亚、中东和南美等市场。

△出口成为福特中国扭亏的重要“法宝”

当下,如果没有关税的影响,在国内生产并且出口海外完全是有利可图的。中国拥有比较完整的零部件产业链且极具性价比;经过多年的磨合,国内合资车企生产的车型的质量完全不输给同品牌的海外工厂,更何况在华制造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综合这些因素来看,把一部分全球订单转给中国合资车企的工厂,不仅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去赚取一定的收益,同时也能够大幅缩小国内合资车企的亏损,可谓两全其美。不过将订单转移到中国,意味着其他区域工厂的订单会相应减少。所以阻碍这个政策落地的唯一因素,就是跨国车企内部的利益如何来分配和平衡。但如果真正到了影响诸如通用、福特在中国市场是否可以生存下去的大是大非的时候,那么就没有必要太过于纠结所谓的利益分配了。

△国内合资车企的装配质量,已经完全不输给国外同行

点评

业内对于上汽通用在今后两三年里推出的车型并未寄予太大的期待,毕竟上汽通用在智驾技术上难以立马成为国内头部,很多技术都是需要时间积累,持续投入才能够获得。把能够关的工厂都关完之后,上汽通用管理层手头也就没有什么其他降本的牌可以打出去了。如何面对市场的骤变,怎么活下去,这不仅是新势力需要思考的,也是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文标题 : 上汽通用“瘦身”,为了活下去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