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25:全球汽车采购如何应对关税与供应链“灰犀牛”?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今日开幕,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参展,媒体日发布会超190场,全球首发车型超过100台。热闹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紧迫的议题,如何在贸易壁垒高筑的当下重构采购体系。近日,标普全球(S&P Global)指出,地缘政治裂变,关税贸易战、碎片化全球经济,以及复杂供应链的压力,持续破坏汽车制造商以往所依赖的稳定性。
具体到汽车采购领域,20世纪初,以福特生产模式为代表的垂直整合时代,再到以丰田“精益生产”体系和供应链全球化为代表的全球采购崛起,以及2000年后,以成本驱动的全球化,汽车采购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疫情、贸易冲突的挑战,供应链出现中断风险,传统依赖全球化分工的汽车采购模式遭遇空前挑战,汽车采购被迫转向本地化。呈现转向贸易隔离成本战略、即时生产策略失效、软件采购核心等趋势。
▍趋势1:从“最优到岸成本”到“贸易隔离型成本”
过去十年间,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贸易规则碎片化叠加可持续发展诉求,使得曾被视为黄金准则的全球采购体系逐渐丧失可行性。整车企业的供应链半径持续收缩,采购战略重心从跨洲际的全球化布局,转向以诸如北美自由贸易区(USMCA)、欧盟(CBAM框架)等为核心的近岸外包模式。
随着主要经济区域之间保护主义政策的加剧和贸易壁垒的升级,即便在看似稳定的区域贸易集团内部,采购安全性也遭遇制度性冲击。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增加了中国出口至欧洲的铝合金轮毂综合成本。这意味着,单纯依赖地理邻近性和区域贸易协定已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迫使整车企业采购寻找新的采购策略。
行业领军者正将采购决策依据从“最佳到岸成本”(Best-Landed Cost)升级为“贸易隔离型成本”(Tariff-Insulated Cost)体系,以降低波动的关税环境和贸易不确定性的影响。新的贸易隔离型成本将成为超越了单纯地理邻近或区域贸易协定的、更复杂、适应性更强的采购策略。
▍趋势2:重新评估即时生产(Just-in-Time,JIT)模式
黑天鹅事件的日益频繁正在颠覆汽车行业运行了半个世纪的即时生产(JIT)体系。这种以“零库存”为核心的精益模式,虽然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卓有成效,但在全球贸易割裂时代却暴露出组织风险。
进入2025年,不断上升的关税冲突、分散的贸易区和越来越不可预测的清关时间相结合,使得传统JIT模式依赖的无缝跨境运输和可预测运输时间都变得“捉摸不定”。导致成本效率下降、采购风险上升。整车企业被迫扩大关键零部件的缓冲库存,以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以及关税驱动的成本变化和潜在贸易政策变化的复杂风险。
汽车采购的这种转变在产品最终组装前需要跨越多个贸易边界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每个零部件、原材料的跨境都潜藏着到货延迟或成本上涨的风险。整车企业针对关键组件的选择性库存正在成为一种战略需要。
▍趋势3:向以软件为中心的采购转变
随着汽车产品越来越依赖软件和数字解决方案,汽车采购正经历从“硬件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范式革命。传统以物理零部件为核心的采购模型加速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软件及服务价值占比突破40%的新生态。
这就要求采购管理者需要寻找能够满足未来产品需求的技术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确定传统组件的最低价格,技术合作伙伴包括专门从事软件平台、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连接组件的供应商;能够提供持续创新的数字平台,以及能够支持车辆现在和未来软件需求的供应商。
“软件定义汽车”的转型给汽车采购成本核算模型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组件定价方法围绕具有明确物料清单和既定摊销模式的物理部件构建,但当加入软件后,软件固有的可扩展性意味着其开发成本不遵循传统的统计方式,其持续更新要求会产生持续的运营费用,并且其价值主张通常在于可以通过订阅售后激活的功能。
所以采购管理者需要重构定价模型,需要考虑网络安全要求、无线更新功能以及软件合作供应商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维护和增强这些系统所需的长期承诺。这也意味着,从硬件为中心到以软件为中心的采购转型将要求整车企业为成本评估和供应商关系开发全新的框架。
▍趋势4:应对差异化监管的合规要求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背景下,监管合规已从边缘事务跃升为战略核心。整车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合规压力,预测今年整车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实施IT系统升级、供应链业务流程改造等,以遵守各区域的可持续采购法规要求。
例如,欧盟通过电池法规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引领这一监管推动,从2026年起,该指令将对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车辆强制执行;北美加利福尼亚等各州正在实施严格的采购要求,尤其是针对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关键矿物;中国制定了能耗双控政策和汽车制造商双积分制度,强制遵守特定的采购和环境标准;而日韩法规正在努力接近欧盟标准。
监管要求的这种区域差异对全球整车企业造成挑战,企业必须在保持高效供应链的同时应对不同的合规性标准。结果可能形成一个复杂的要求矩阵,发往欧盟市场的车辆面临最严格的标准,而发往其他地区的车辆则需要遵循各自的监管强度和实施时间表。
▍趋势5:不断加大的数字化采购工作
与供应商的合作对于整车企业优化采购策略至关重要。目前,企业将通过与越来越多关键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创新和提高供应链效率,而这些工作通常由新兴的数字化采购推动实现。
随着整车企业寻求解决关键挑战,半导体可用性跟踪、可持续性合规性原材料可追溯以及多层供应商风险监控,这些数学化协作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趋势超越了单纯的数据共享,还包括协作规划系统、共享容量管理和针对潜在中断的联合预警机制,代表了从传统的公平采购关系到深度集成的数字生态系统的根本转变。
当全球化红利转变为区域化生存,汽车采购正从“成本最优”的单维竞赛,进化为融合贸易隔离、技术渗透、合规压力、数字化发展的全方位竞争。2025年上海车展的展台上,跨国车企与本土品牌将呈现更具区域适配性的产品组合,而支撑这些差异化战略的底层逻辑,正是采购体系在这场全球化重构中积累的新竞争优势。采购形式和内容的变革不仅关乎供应链安全,更决定着新的全球贸易环境中车企的综合竞争力。
编辑丨杨 朔
排版丨郑 莉
来源丨S&P Global
图片来源丨摄图网
原文标题 : 破局2025:全球汽车采购如何应对关税与供应链“灰犀牛”?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4 深蓝,被斩断退路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