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业务
-
特斯拉2024年财报解读:外界的期待不只整车业务
撰文/ 陈不七出品/ 杰车科技纵观全球新能源市场,特斯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市场影响力有目共睹。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特斯拉的财报表现却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迟缓趋势。1月30日,特斯拉发布了2024年全年财报
-
油气巨头狂踩刹车,还是传统业务香?
英国石油公司(BP)周二公布去年财报:全年利润下降35%至89亿美元,低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92.1亿美元,第四季度利润为11.69亿美元,同比大跌61%,创下2020年第四季度来最低,主要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跌和炼油厂利润下降,这一业绩表现落后于其他石油巨头
-
本田,苦汽车业务久矣
导语 Introduction 虽然日产在整合层面难度更大,但并不意味着,对本田没有难题。 作者丨菠萝蜜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何增荣 上周的剧情,想必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了。 因为诸多条件无法达成一致,日产决定撤回与本田关于业务整合的基本协议
-
日产高层大换防,马智欣接管中国业务
作者 | 沈天香 杨玉科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12月11日,日产汽车宣布对新管理层团队成员的任命,该任命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
-
整体业务向好 蔚来为何总招黑
近期,一则关于比亚迪收购蔚来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网传截图显示,一名疑似比亚迪的员工发文称,比亚迪与蔚来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其中,比亚迪占股51%,蔚来占股49%。比未来汽车集团将以165亿元收购蔚来汽车,比亚迪以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支持
-
从扩张到收缩 盘点车企品牌的“瘦身”行动
过去,各车企为抢占市场,在多个细分领域广泛布局,从低端到高端、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从A0小车到MPV…随着汽车市场的加速内卷,“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增量市场已经结束。车企大扩张带来的收益被重复投入和资源损耗持续削弱,组织臃肿和重复投资的短板逐渐暴露
-
小米集团:智能汽车业务盈利难题待解
日前,小米集团(01810.HK)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微博发文,透露了小米手机产品团队的部分人事变动,原小米Civi产品经理胡馨心正式轮岗至Redmi团队,担任Redmi产品经理一职。 小米手机作为小米集团的支柱业务,其每一个动向都备受瞩目
-
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超100%,汇川欲在苏州再投50亿建厂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8月27日,汇川技术(下称“汇川”)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从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来看,汇川工控龙头的地位依旧稳健,不过“增收不增利”的境况仍未改变
-
进入多地政府采购目录,特斯拉多项业务已“铺好路”?
将特斯拉纳入采购目录的地方政府名单正在加长。 7月4日,特斯拉Model Y首次入围江苏省政府用车采购目录。而此之后,上海城投兴港集团、临港投控集团等多家国企也采购了一批特斯拉 Model Y 车辆作为企业功能用车
-
汽车零部件出海遭美国打压:海外工厂被搜查、海外业务“被迫贱卖”!
北京时间7月29日,有出海业务的A股汽车零部件标的广和通(300638.SZ)、福耀玻璃(600660.SH)、宁德时代(300750.SZ)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其中广和通盘中跌停跌幅为-20%,福耀玻璃盘中跌幅超过7%、宁德时代盘中跌幅接近5%
-
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坑”储能来填,全自动驾驶或年底入华
作者|潘卓伦 特斯拉(NASDAQ:TSLA)不只是一家车企的“饼”开始兑现了。 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特斯拉在美股收盘后公布2024年二季度财报。得益于发电和储能业务、
-
腾讯汽车业务,由台前走向幕后
/// 做好“工具人”,腾讯汽车业务生存之道。 作者:鹿白 编辑:肖莹 腾讯自2015年开始布局汽车赛道,从最开始的生态车联网,到智慧座舱,再到现在的车云一体,业务体系不断进化
-
-
三大业务齐增长,小米驶入盈利快车道
本季度内,小米的硬件业务明显走强,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超预期。大核心业务的回暖,加之市场对汽车业务的持续热情,小米或将迎来新一波上涨。 小米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这张成绩单备受关注,因为这也是小米SU7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成绩单
-
比亚迪: 汽车业务毛利率 “大杀四方 ”,成功穿越低谷?
比亚迪 (002594.SZ) 于北京时间 4 月 29 日晚,港股盘后发布了 2024 年第一季度业绩。要点如下: 1. 汽车单价继续下滑:由于荣耀版车型上市,价格相比 23 款冠军版指导
-
合资业务之“困”,上汽集团左右突围
车企“大厂”上汽集团,最近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了。 4月9日,上汽集团发布2024年3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前3月哥实现销量83.42万辆,同比下降6.4%。
-
差点被赶出总部!面临退市,贾跃亭还在“扩张”
起诉高合,炮轰小米。 贾跃亭的造车事业,彻底沦为笑柄。 此前,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发布首次召回计划,召回范围包括去年生产的全部FF91汽车,合计一共11辆。 据悉,召回的原因是安全气囊警告灯存在故障问题
-
-
晶科电子“变身记”:李书福儿子突击入股,汽车类业务居首
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王亚静编辑 | 胡芳洁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在冲刺上交所科创板折戟之后,晶科电子选择转战港交所。2月1日,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电子”)递表港交所,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
小米SU7上市在即,雷军卸任小米品牌总经理,All in汽车业务
作者:龚进辉在小米首款新能源汽车冲刺上市的关键时刻,小米掌门人雷军正把更多精力放在小米SU7上。这不,今天下午,他在微博上宣布,为了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汽车业务上,公司决定,集团总裁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
-
-
冲刺IPO的星星充电:扩张、压力、转型
文/馨迪编辑/周雄飞“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这句曾被视为投资界的“圣经”,用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合适不过。正是在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光环”之下,下游的充电桩充电设备商星星充电传来上市在即的消息
-
2023新能源车企的海外战事:扩张、困境与突围
作者|李小天 编辑|刘景丰 2023年,无疑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值得镌刻与铭记的一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2023年全年,预计总出口量将达480万辆,超越日本的430万辆,首次年度登顶全球第一
-
继续亏损!智驾业务增速惊人,能否助力四维图新扭亏为盈?
文/杨剑勇早在2014年,腾讯入股四维图新,持股比例高达10.97%,为其第二大股东。遗憾的是,历经七年之痒,自2020年9月就开始遭腾讯减持,到如今已经低调退出,不再位列其十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两年,四维图新经营也遭遇考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
收官!图森即将关闭美国业务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年末将至,非常遗憾,我们年初的预测成为了现实。自动驾驶卡车创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将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时间段,比的不仅是自动驾驶技术突破,还包括企业经营能力并不是所有今天的玩家都
-
开放40%股权,华为汽车业务新公司来了
11月25日,长安汽车公告,公司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新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
-
-
华为拆分零部件业务,长安入股,赛力斯接洽中
作者|德新编辑|王博11月26日,长安汽车官宣与华为在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上的投资与合作:华为拟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并将其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上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注入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有意投资该新公司
-
换电业务全面放开,蔚来能否翻身?
蔚来、长安官宣换电合作,后面还有4-5家在谈。 作者|李大鹏 出品|电动公会 蔚来首个车企合作换电业务终于落地了。 11月21日,蔚来与长安汽车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
双方都急于出手?小鹏收购滴滴智能车业务已完成交割
从8月底的官宣合作,到11月正式敲定,小鹏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一事,进行的无比顺利。 11月13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的首次交割已于11月13日发生,首次交
-
狂裁2000人,大众再次向软件业务“动刀”
在高层集体下课和大换血之后,时隔不到半年,大众汽车的软件部门Cariad将次遭遇重大变动。德国《经理人杂志》近日报道,大众软件部门计划裁员2000人,这也将给公司业务带来重创,?车机软件架构1.2的或将因此推迟16至18个月发布
大众汽车 2023-10-31 -
获Stellantis 15亿欧元投资,零跑卖20%股份“换得”全球化业务?
此前,有消息称,一海外知名车企一直在探索与包括零跑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家海外车企正式被确认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集团。10月26日,Stellantis集
-
零跑汽车被卖,国际业务将由外方股东掌控
零跑汽车今日宣布:Stellantis集团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同时双方还将成立一个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全面负责零跑汽车国际市场(中国之外)的销售,合资公司Stellantis持股51%
-
余承东履新,华为汽车业务生变?
9月20日,HiEV爆料称,多个信源获悉,华为光产品线总裁靳玉志已于近期接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一职,而原车BU CEO余承东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一职。不过,在这之前,华为体系内级别并没有所谓的董事长职位,所以该消息引起个别业内人士质疑
-
-
-
-
小鹏汽车收购滴滴造车业务
8月28日,小鹏汽车与滴滴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最大程度利用各自领域优势资源,携手推广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加速“科技普惠、智能平权”的落地。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官方微信号截图通过合作,小鹏汽车将正式进入多品牌战略阶段
-
重磅!小鹏收购滴滴造车业务
首款车明年量产 作者|王磊 编辑|在洲 “真后悔没买小鹏汽车股票。” 8月28日,小鹏汽车港股股价高开超14%,股价为74港元,总市值来到了1280亿港元。 股价一路暴涨的重要推手,是一个爆炸性消息——小鹏和滴滴官宣合作了
最新活动更多 >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