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
-
Stellantis集团官宣:暂停生产,裁员900人!
受美国进口汽车关税政策影响,当地时间4月3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装配厂生产,并在美国裁员约900人。据悉,此次停产涉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莎装配厂和墨西哥托卢卡装配厂,将分别停产2周、1个月
Stellantis 2025-04-11 -
与比亚迪拼省钱:零跑获 Stellantis 零部件订单,分摊新车成本
创业车企一般不会将成本控制当做核心竞争力,唯一这么做的是零跑。 汽车成本优势的基础是规模,国内市场中,用总成本领先策略来压制对手的是奇瑞、比亚迪,他们 2024 年的销量规模分别是零跑的 9 倍、15 倍
-
蔡司设备升级助力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精准测量车灯
在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的精准测量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商,长期面临着车灯测量的难题。过去,受限于测量设备,他们需要将车灯切割成小块,再在影像设备上进行测量。这种方式不仅繁琐,而且切割过程极易损坏部件,导致测量精度大幅下降,生产效率也受到严重影响
-
美国关税大棒“以邻为壑”,北美汽车跨境生产面临重创
从价值千亿美元的跨境生产网络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辆新车,这场关税风暴来势汹汹,或将重塑北美汽车产业的未来。 2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关税行政令,犹如一枚“手雷”引爆北美汽车产业链
-
曝特斯拉计划暂停生产部分新款Model Y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计划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暂停上海超级工厂部分生产线约三周,以优化设备并为焕新Model Y的生产做准备。具体来看,知情人士表示,部分新款Model Y生产线将在1月22日至2月14日期间关闭
特斯拉 2025-01-17 -
特斯拉Cybercab成本曝光:车身结构组件数比Model Y减少60%
快科技12月6日消息,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最新设计细节曝光,展示了其在结构优化上的显著进步。 据报道,Cybercab的零部件数量将比Model 3减少约50%,车身结构组件数量更是比Model Y减少60%
-
底特律巨头急了,50亿美元大调整,紧抓中国市场按需生产
中国业务是优质资产 ” 作者|刘雅杰 编辑|秦章勇 面对中国市场,通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惜斥资50亿美元,重组中国业务。 通用汽车CFO保罗·雅各布森
-
唐唯实闪辞,“成本杀手”败走麦城
编译 | 杨玉科 编辑 | 葛帮宁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Stellantis集团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首席执行官,2023年薪酬高达3650万欧元(折合2.79亿元)的唐唯实,突然辞职
-
唐唯实提前下课,“成本杀手”戛然落幕
导语 Introduction 拿到全球车企高管最高年薪、且还未放弃拯救集团经营的唐唯实,还是被Stellantis抛弃了。 作者丨菠萝蜜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何增荣 “该辞呈立即生效
-
Pix独家丨上汽通用面对现实:别克旗舰新车舍弃通用方案,降成本打比亚迪汉
最刻板的合资车企,开始制定本土策略。 文|邢芮芳 编辑|冒诗阳 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 01. 旗舰新电车舍弃通用方案 上汽通用从 2021 年开始推进为期五年的新能源转型战略,与通用汽车在北美的步调几乎一致
-
同样是卷成本,为何特斯拉和中国同行的遭遇完全不同?
最近的各种汽车论坛上,无论是在车企圈,还是媒体圈,关于行业内卷的话题层出不穷。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金句出口成章,好像个个都想考研似的,好不热闹。 不仅是车企董事长纷纷表明态度,对汽车内卷的问题表达出各自鲜明的态度,而且各家车企的副职,包括具体业务线的负责人,也在疯狂输出观点
-
小米拿到独立生产资质到底意味着什么?
脱离北汽的小米或将成为,“北京”汽车新的标杆。 240天后,小米终于凑齐造车版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7月12日,在工信部官网发布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
-
欧盟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反对“被替代”
谁能想到,雷诺-日产联盟在漫长内耗中寻求的“再平衡”,在某种意义上也推动了承平已久的西班牙汽车工业行动起来,努力应对产业转型与电气化产业链升级所带来的“被替代”风险
-
-
生产线升级开始招聘,奇瑞接手后东南加速“翻身”
继广汽三菱之后,曾与三菱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东南汽车,也迎来了自己的最终归宿。近日,福州青口控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福州左海汽车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全资股东。据了解,去年
-
神车光环褪去,成本优势已成五菱最后“底线”
龙年开工第一天,不少车企领导人都发表了2024新春寄语,内容有总结,有规划,有反思,有畅想。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俊成也在新春寄语中讲了不少“大实话”。 五菱神车时代已经过去 吕俊成首先回顾了2023年的发展,包括产销量、出口量,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创新
-
成本至少60万,L3自动驾驶两年后落地,普通人用不起?
马上迎来2024年春节的返乡高峰,在高速路段用L2级别智能驾驶的高速NOA功能,可能会是今年返乡路上电动车用户的必备操作。在去年里,高速NOA功能确实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用车习惯,而我们距离更高阶的L3级辅助驾驶功能,或许还要等2年左右
-
-
福特CEO宣布关停全部电车生产!意欲何为?
所有人都知道,未来汽车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下,而新能源汽车在短时间内也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连一向高高在上的丰田,也不得不随市场大流,开始加大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因为丰田深知,如果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落后,失去的将是氢能源汽车尚未普及前的整个汽车市场,其后果没有任何一个车企能够承担
-
加快本地化生产,长城汽车能否赢得东南亚市场?
图片来源:鲸维度 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 1月19日,长城汽车与泰国消费税部正式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长城汽车成为泰国首批获得政府批准的EV3.5政策的车企之一。 资料显示,EV3
-
博世力士乐PRC7000焊接控制系统:汽车焊接生产率提升的推动力
车辆结构的趋势是日益轻便和安全。其中一个原因是:需要移动的重量越轻,所需能量便越少。然而,这绝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与此同时,汽车的设计和样式也日益复杂。为满足当前在减重、能源效率、碰撞安全和设计方面的需求,组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控制成本,2024年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
太便宜的像网约车,太贵的又买不起。在增程式持续火爆,以及800V快充迅速落地的背景下。用户与新能源车的主要矛盾,似乎从曾经以续航焦虑为名,拒绝购买新能源车,向市场上想要购入的新能源车还是太贵转移。但是
-
-
蔚来和小米,“真造车”获得生产资质的新样本?
虽然“小米汽车发布会定档12月28日”并没有来自官方的肯定,但最近汽车圈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小米汽车真的要来了?” 此前,小米汽车登陆工信部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意味着其取得了上市的资格
-
-
多地新能源公交换回燃油车,彻底撕下了新能源车低成本的遮羞布
随着近期多个城市的公交车从新能源客车换回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是否省钱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而这些企业披露的数据显示出新能源客车并非如预期版那么低成本,并且在使用中遇到了许多麻烦的问题。一、新能源公交确实有优势首先是成本方面
-
光束终获生产资质,双品牌车型进度差异明显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8批)拟发布内容的公示,披露了新增车辆生产企业清单。清单中,除了有几天前就开始讨论的蔚来外,还出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车企。 这个车企,就是长城和宝马的合资企业——光束汽车
-
海马汽车生产不达标持续卖房求生:连年巨亏超60亿,靠氢燃料电车自救?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10月31日,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马汽车”,000572.SZ)公布了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作为一家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车企,其亏损并不让人意外。但海马汽车并未放弃汽车制造,在
-
12月计划生产300辆,推出三款车型,小米汽车能不负众望?
虽然这些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势力车企,但很少有新势力品牌在刚成立时就成为“顶流”,即便是当初华为与赛力斯发布AITO问界时,也没能引起全网关注。但是,在2021年雷军宣布赌上所有声誉造车时,有关小米汽车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
-
能耗降低59%,CytroBox液压系统助力博世班贝格工厂火花塞生产
更新换代的变化:博世工厂使用可快速实施的智能独立解决方案CytroBox替换掉了旧设备(图源:博世力士乐)12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汽车用火花塞诞生了。罗伯特·博世先生发明了这个汽油发动机上的关键组件,而如今,博世班贝格工厂正在利用最先进的制造方法向全球市场提供这一组件
-
代号214,蔚来生产资质落地,究竟有多大利好?
12月4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显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获得独立生产资质,生产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塔路299号,法人代表为秦力洪。尽管,蔚来汽车方面还没有进行官宣
-
捷尼赛思单车营销成本71万,小众品牌拿捏不了中国市场
近日,一则捷尼赛思中国区全员大会的消息广为流传。捷尼赛思中国业务的韩方首席协调员(CEC)李哲(Wells?Lee)表示,在今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捷尼赛思已经亏损了12亿,进入中国3年来,合计亏损额则达到了30亿,平均单车营销成本高达71万元
捷尼赛思 2023-11-01 -
单车成本能省7500元,利润率虽已触底,但特斯拉还能降?
2023年财报发布之后,特斯拉净利润只有18.53亿美元了。 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的利润率,已经同比下跌了44%,而且毛利率也降到了17.9%的水平,是四年来的最低点。关于利润率和毛利率下降,其中的原因频繁的调低不同市场的终端售价,是脱不开干系的
-
突发!江淮拟转让蔚来工厂资产,蔚来将追求独立生产
车主终于不用自己扣标了作者|融溪 王磊蔚来开始谋求独立生产资质了?昨晚,江淮汽车发布公告,公司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部分资产。涉及包括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存货等在内的三个资产包,拟转让资产账面净值约42.12亿元,拟转让资产评估价值约44.98亿元,增值额约2.86亿元,增值率为6.79%
-
造车生产资质,还在卡小米的脖子?
说起来小米造车也有一段时间了,2021年3月30日,小米开始正式宣布造车。同年9月1日小米汽车公司就已经注册成立。时至今日,已经两年零一个月多了。就在前两天,网上出现了小米汽车的招聘信息,预示着小米汽车离量产可能真的不远了
-
油价降,电池成本降,2024车市前瞻
油价终于要降了,今天(10月10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根据目前信息,油价将会迎来小幅下调。无论如何,这对燃油车车主们而言,毕竟是个好消息。但相较而言,新能源车那边的成本潜力似乎还要更大
-
从瑞银拆比亚迪的海豹看中国电动汽车出海的成本和未来
最近瑞银拆了比亚迪的海豹,来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出海以及未来,给出了一系列结论:比亚迪出海欧洲比传统大众,雷诺等竞争对手有约25%的成本优势,即使考虑到不断增长的贸易壁垒。到2030年,中国汽车品
-
最新活动更多 >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在线会议观看回放>>> AI加速卡中村田的技术创新与趋势探讨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