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能源格局初现,正向纯电框架/油改电/小排量混动谁的未来更光明

2019-04-02 10:26
城市汽车
关注

有人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人的自娱自乐,但在去年和今年的国际车展上,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海外车企也在新能源领域有着极大的研发投入。新能源市场对于所有车企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那么曾经喊出“要弯道超车”口号的自主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怎么样了?如今自主品牌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1、油改电

“油改电”其实就是车企将一辆已经量产或已的存在的燃油车,对动力系统进行替换,在外观、内饰不变的情况下,一辆有补贴能上绿牌的“新能源汽车”就出现了。快速、低成本是车企选择“油改电”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方式也成了不少车企应对双积分政策的有效手段。

油改电为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了一条快捷出路,车企无需重新投入设计、开发以及新生产线的打造,让新能源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但是先让这样的方式是急功近利的,并不能给车企带来核心技术的进步,真正能做到在三电技术上取得进步的车企寥寥无几。

受限于燃油车平台的设计,电机必须要考虑到原发动机舱的空间,而电池组也只能放在底盘下方,离地间隙和车内空间就会受到影响,所有“油改电”车型都有着明显的瓶颈。也许油改电会是一种暂时效果良好的办法,但是显然并不是一个长久的道路。

2、小排量混动

代表技术:吉利三缸1.5TPHEV

当然插电混动并不全是油改电,也有一些车企在研发上投入了较大精力。以吉利为例,小排量发动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成果,也将这一走向锁定为了目前该技术的发展轨迹。

目前吉利主要依靠与沃尔沃合作开发的Drive-E 1.5T三缸发动机为核心,作为混动系统的一部分完成新能源产品的动力系统。这套吉利汽车自主研发P2.5架构拥有高传动效率、高顺畅性以及空间占有率小等优势。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混动系统,显然要比粗暴的“油改电”值得鼓励的多,日系两田的THS、i-MMD就是走的这种路线。

3、正向研发纯电动汽车平台

代表技术:荣威MARVEL X

当然,未来几年新能源的主流一定是纯电动。而一些正向研发纯电专用平台的车企为中国新能源市场开辟了新的道路,荣威MARVEL X是其中的代表车型。

纯电动在设计上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燃油平台受制于汽油发动机布局所保留下来的设计,使得它们难以做到向电动车结构的无缝转变。所以在没有发动机、需要兼容一整套电气系统的情况下,纯电动架构平台的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荣威MARVEL X就在这套平台的开发上,针对刹车系统、底盘材质及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从而更好的为电机、电池提供合适的发挥空间。

4、模块化、平台化

代表技术:比亚迪e平台

在我们国内多数车企还在进行着“油改电”的方法时,国外车企已经将平台开发以及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作为首要研发计划,并且已经形成了平台化、模块化的趋势,而并非像中国车企一样急于推出产品占领市场。

当然,国内也有走在这条路线上的车企。比亚迪发布了全新的e平台,其中包括了名为“33111”的标准模块化设计,比亚迪e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高度模块化集成设计,这也是是当今世界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比亚迪的e平台技术是开放的,据称北汽新能源、东风、长安等品牌正在与其合作当中,未来这些品牌车型很可能会诞生于e平台之下,这无疑对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标准化带来积极地影响。

总结:“油改电”车型研发投入低、研发周期短,目前更多的厂家利用这种产品来抢占市场。但电动汽车与传统汽油车的结构差异较大,“油改电”产品无论从底盘质感、重心高度、操控以及安全性都无法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并无太多技术亮点。

而正向研发的全新纯电动车汽车平台,从立项之初就根据电动车的特点开发、设计以及调教,所以无论在空间使用率,还是操控性、安全性都要优于“油改电”车型。更进一步的是如燃油车一样平台化、模块化,这也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发展方向。自主车企想借新能源技术弯道超车,急功近利的“油改电”并非长久之计,真正拥有说服力的技术成果才是关键!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