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押宝的增程式,不好吗?
成本高、研发难,阻断增程式电动的主流之路
纵观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论是大牌老厂还是造车新势力,基本上都是选择纯电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而唯独只有理想汽车选择增程式技术方案,事实上,从理想ONE诞生以来,此类的争议便从未间断过。
其实,增程式并非全新的技术概念,各大企业从21世纪初就开始涉足有关增程式技术的相关研究。通用汽车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面向大众市场销售的增程式电动车“Volt”,而德国宝马公司也在随后的2014年推出了搭载了增程器的宝马i3。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用户的很多时候放在续航上面,这里所指的续航不光是单次充电续航,即便能够做到单次充电续航1000km,可问题是如果在50km内找不到充电桩,车辆怎么办?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过渡车型来帮助用户从传统燃油车过渡到纯电动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混合动力车型,既降低了油耗,又解决了综合续航,其中又以增程式最为有效。
按理说如此有效的技术路线应该引来众多车企入局才对。可现实却是,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吸引众多车企加速布局,并且还在快速增长,48V轻混车型也可谓蓄势待发。为何唯独增程式电动迟迟没有成为主流?
第一,增程式电动车的的研发成本高昂。设计制造方面,由于增程式电动车拥有两套动力系统,这对于车企来说,就意味着必须掌握两套系统的技术,不仅是制造成本,甚至还有全新平台的研发成本。例如宝马i3在推出之前,需要先研发出一套全新的电动车平台,研发周期长不说,成本还不低。相对来说,插电混动车型的技术要求和成本则要比增程式电动车低一个档次。
第二,在国家层面,不论是对厂家还是消费者来说,政策显然是更偏爱纯电动车辆,虽然在大部分城市增程式电动车可以上绿牌,但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却依旧需要燃油指标,无法享受与纯电动车一样的特殊待遇。
第三,增程式电动车的研发难度较高。因为増程系统的嵌入,在原本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依靠燃油发动机的发电系统,可能会打破刚刚建立好的整车动力、油耗与NVH平衡。这也是增程式系统带来的解决“续航焦虑”的优势背后,必须要面对的技术难题,整体的研发难度将大幅增加。
现实情况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车型和数量都不多,技术路线还处在一个逐渐成熟、探索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因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效率和增程器核心算法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的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验证和优化。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上述的问题在实践当中能够进一步克服,那么增程式的优势或将被进一步放大。而增程式电动车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理想汽车的未来。
写在最后:对于技术路线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每一种路线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看,采用增程式技术的理想ONE牢牢占据了国内中大型SUV市场格局,也是未来大众汽车在华新能源汽车布局中的对手之一,这或许也是冯思翰公然开怼的原因所在。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3日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研华嵌入式核心优势,以Edge AI驱动机器视觉升级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