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雷克萨斯ES系列中的300h尊享版详解

2020-11-10 15:53
FutureCar
关注

雷克萨斯是丰田旗下的豪华车型,在中国消费者中有非常不错的口碑,记得90年代初引入中国市场还叫做“凌志”,在我印象中和蓝鸟(当时)一样,是豪华和行政车型的代表. 今天要介绍的这款车型是雷克萨斯ES系列中的300h尊享版,这是一款油电混合型新能源车,因为涉及到时下较火的新能源电动车,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下,新能源电动车目前市面上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纯电动车,其引擎只有电动机; 第二种是插电型,可外接充电桩,其引擎是发动机+电动机;第三种就是ES300h这样的油电混合,无外接插头,不可充电,车里也有发动机跟电动机,但多了一个叫动力回收装置,当车辆刹车或者滑行时,这个装置就会启动把部分多余的动能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供电动机使用,在起步或者低速行驶时,电动机就会代替汽油机工作,做大最大限度的省油节能; 当你想提速超车时,电动机就会给予正在做功的发动机以支持,双擎保证动力充足,让你快人一步;类似的可以参考同为丰田旗下的雷凌双擎.

再来看看这款车型的其他参数,首先,搭载了一部2.5L(自然吸气) 178马力,最大131KW的发动机,在它旁边是一部88KW, 202扭矩的电动机;整体车身尺寸是 长4975mmX宽1866mmX 高1447mm,轴距是2870mm, 和同级别的奔驰和奥迪A6比起来稍微短了一点.言归正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台车前舱线束布置的情况.

首先,打开引擎盖看到如下的图片,整个前舱布置较为工整,第一眼看过去,和我之前解析过的其他车型不同的是,它有两个保险丝盒,一左一右(下图), 估计按照通常规则右边是配给发动机,左边配给电动机。

作为油电混合动力车,当然最吸引人的是引擎了,先来看看发动机附近位置的情况.

一块面板覆盖其上,上面写着”LEXUS HyBRID DRIVE ”雷克萨斯混合动力驱动字样,下面隐约可见线束插头和机油棒;发动机周边使用了塑料支架来固定和限位,最大限度保证了附近线束的安全和整洁,这种设计我在之前解析卡罗拉的文章中有提到,看来日系车特别是丰田较多使用。

下图中红色箭头表明塑料支架中线束的走向,黄圈中白色卡位是依附其上对线束限位。

下图是卡罗拉和速腾的对比,卡罗拉使用了分向塑胶支架,虽然发动机周围一大块线束,但是显得整洁有序不凌乱,层次分明;反观速腾,黄圈中线束拥挤纠缠,略显凌乱。

再来看看它的搭铁设计,ES300h 搭铁线接在车身上基本都使用的是较粗电线(某些带波纹管保护)加压接端子用金属螺母固定,比较牢固,电线也预留了长度有摆动的空间.

在这一点上,吉利帝豪学也使用这种工艺(之前文章讲过),同时类比下德系车,大众通常喜欢使用的是力矩保护,把搭铁线汇总到这种塑料力矩保护中一起打螺丝固定

其实在打开引擎盖的那一刻有一点就引起了我的关注,由于功能需要,从发动机舱有线束是延伸到了引擎盖里面,一般的车没这功能,用不着线束走位,例如之前图解过的雪佛兰科沃兹和吉利帝豪;稍微好一点的车就有这个需求,比如大众的速腾,下面我们看看速腾和雷克萨斯的对比.

ES300h的线束是从下往上走,依附左侧引擎盖往上顺利进入其中; 速腾是使用了一个密封胶堵,在引擎盖上开了一个孔,用胶堵过孔布线;这个对比无关优劣,设计理念不一样。

汽车线束布置的注意事项

1、线束固定点布置合理,固定可靠

根据线束在整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为了避免线束的低垂、移位,考虑线束的重量、固定方式和规定位置的方便性,线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固定点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根据线束的走向、车身的具体形状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两个固定点;锐角拐点在线束中避免出现。

按照线束的尺寸选择固定卡扣、并在线束上标明卡扣固定点。满足承受线束重量的需要。

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考虑设置固定点。

考虑在支点位置的干线上设置固定点,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

在固定卡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的安装、拆卸。

2、外观整齐、成束配置

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驾驶室内不得有线束外露;在可以观察到线束的位置,如:机舱部位,设置醒目的吸引点或醒目的颜色,在此安装的线束不突出、不显眼。

排列方式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避免斜线布置。

与管路的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的间隙合理。

3、线束避免和周围零部件干涉

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一要留有间隙,二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导致短路事故;

安装在震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预留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震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震动在线束上转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线束长时间承受震动传递或拉力则可能导致线束内部接点/插接件端子间出现虚接现象。如: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舱线束的连接。

与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25mm,如:雨刮电机的导线和连杆的间隙。

与排气歧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50mm。

与发动机处温度大于150℃的零部件距离大于50mm。

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点。

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尤其是在线束连接部位和油路连接部位,避免线路表面破损短路和油料蒸发密度等条件均达到一定条件时引起火灾。

4、防电磁干扰性

仪表板处线束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确保组合仪表、音响系统等采集信号的信噪比,使之能够正常工作。

发动机控制模块信号线、仪表信号线、ABS信号线、气囊信号线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如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确保各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避开零部件电磁干扰源,如:将一些信号线的位置布置到尽可能离干扰源:电喇叭、电机类用电器等较远的位置。

传感器信号电源线应避开大电流零部件的电源线,其间隔应大于300mm。

合理布置用电器,缩短信号线的长度。

一些关键系统、重要系统的接地线单独布置在一位置,避免受到其他接地线的干扰。如:安全气囊系统、ABS系统和音响系统等均为系统内施行双线制,整个系统采用一个接地点。

在容易受到干扰位置的用电器外壳上,增加屏蔽接地。

汽车线束工艺设计与开发时的注意要点

剥头长度

所有端子在第一次压着时,都需设定合理的剥头长度,以避免压着不到位和芯线外露太长现象。

剥头长度的设计根据端子的实际结构尺寸来设定,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外露的芯线是否与相配的针座有影响。

端子剥头长度的设定方法:

切线长度和成品长度

切线长度的设定,要以实际生产为依据,切线长度和成品长度需注意其公差问题。

在工艺文件中,对一般情况的长度公差有所说明,当成品长度超过1000mm时,成品长度的正公差,应该根据1000±10的1%来设定,当成品长度为50000时,公差应设定为:+500/-100,而切线长度的公差也需适当调整,不能不管多长,其公差都设定为±2。

尾部处理

电线的尾部处理可分为:搪锡、捻线搪锡、半剥、及其它特殊处理(如尾部打弯)。

客户尾部处理后,有两种使用可能:

1、直接插入PCB板孔,此时对搪锡后的OD有要求;需确定PCB板尺寸;

2、可能与其它元器件焊接,此时搪后的OD要求可适当放宽。

绘图前,如遇有尾部剥头搪锡的,必须与客户确认以下三点:

①客户尾部为哪种方式?直接插入PCB板孔,还是与其它元器件焊接?

②如果直接插入PCB板孔,其PCB板孔的大小具体为多少?以此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捻线。

③原则上3mm以下的剥头,因为不利于进行半剥,所以一般不捻线,在处理此类尾部剥头时,需与客户确认其尾部搪锡后的芯线OD大小,如客户对尾部搪锡后的OD尺寸无要求时,直接按要求尾部浸锡标准将搪锡后尺寸标注在图纸上。

屏蔽线加工方法

1、常规客户的屏蔽线加工方法参见《屏蔽线修剪技术标准》。

2、屏蔽线屏蔽层结构超出端子压着范围时,需对屏蔽层进行修剪,修剪时,以端子压着的最大电线标准来进行。

3、带铝箔的屏蔽线,不能用水煮收缩。

排线加工方法

1、排线的分线长度,如客户无特殊要求时,成品长度100mm以下的,分线长度控制在20±5m以内,成品长度100mm以上的,分线长度控制在30±5mm以内。

2、UL2651 TS线,UL20080软排线,尾部不宜进行捻线搪锡作业,因为UL2651与UL20080电线的PVC绝缘层与铜丝之间不完全成圆形,且不好进行半剥留胶作业,故不宜进行捻线搪锡作业;如果客户尾部需插入PCB板时,推荐使用UL2468 UL2651 TC线。

3、带间距TC排线,尾部脱皮后,可代替SAN,SCN等尖头端子。

LVDS线切线长度设定方法

因LVDS线一般使用小间距多P位的塑壳,故在设计散线切线长度时,需考虑吊颈现象。

以成品长度为300mm,两端各进入塑壳3mm的30P塑壳为例。

双排塑壳设计的注意事项

1、电线选用时,尽量选用排线;

2、如客户一定要使用单线时,尽量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以方便装配;

3、双排塑壳的图纸相对需统一格式;

4、作图时,需注意客户提供图面的双排塑壳脚位的排列方法,先与客户确认排列方法,以免出现脚位不对应现象(特别是杜邦类双排)。

线路板端子设计时的注意事项

1、线路板端子,指直接插入PCB板的端子、管形端子、针形端子等;

2、线路板端子设计图纸时,需与客户确认其PCB板的尺寸大小;

3、线路板端子设计图纸时,必须标注压着后的压着宽度,此宽度除与端子适合PCB板的孔径大小有关,还与客户实际的PCB板孔径有关,所以作图前,先与客户确认其PCB板孔径的大小,并标识在图纸上;

4、此类端子,在设计时,需与客户确认其外形是否有要求?有些是客户提供的样品,需与客户确认其压着后外形是否需与客户的一样。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