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电动部门独立上市,长安或在新能源领域迎来新的发力期?

2021-05-20 17:50
极智动力
关注

“在IPO后十年内,销量要达到100万辆,并成为中国自主新能源的第一企业”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如此说道。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赛道竞争愈发激烈,除了表现亮眼的造车新势力外,传统汽车品牌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且彼此都在不断发力,以求在这条新的赛道上实现领跑。但在这其中,长安汽车相比于比亚迪、吉利以及长城,声量明显小了些,长安新能源作为长安汽车旗下首屈一指的电动部门,似乎也表现得也不是那么理想。

这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并不是好消息,毕竟其曾在2017年10月19日就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计划中明确提到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那时,到2025年还有8年时间,而如今近半的时间一晃而过,长安汽车距离兑现诺言仅剩4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较困难。

既然放出了豪言,那么必须要去面对、去实现。据悉,就在近日,长安汽车计划将旗下电动汽车部门(长安新能源)独立上市,以实现相关业务的快速布局。事实证明,已经独立运营了三年的长安新能源,终究还是撑不住了。且与此同时,华为、宁德时代以及腾讯都将在B轮融资中对长安新能源进行注资,各类消息传出,长安汽车股价涨停不断,最近一周就已出现3个涨停板,涨幅超过50%,这与其“IP0”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独立上市既能获得更充裕的资金,另一方也会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与之齐头并进。因此,2021年或许将会成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版块的关键之年,将迎来新的发力期。但要想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爆发式成长,光靠上市显然是不够的,回顾长安新能源这几年的历程,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也有很大的空间。

“油改电”或许是一步错棋

在长安汽车新能源领域放出豪言的其实并不只是杨大勇,此前,时任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宝林,也在2018年提到“长安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在2020年实现年销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据销量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在2020年的销量仅约为3万辆,仅占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的1.5%。而看看对手们,吉利2020年新能源车型销售6.8万辆,占比5%;长城2020年新能源车型销售5.63万辆,占比5.1%;比亚迪就不用提了,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已接近半数。这样的现实是相当残酷的,问题究竟出在哪?

从产品上来看,长安新能源目前旗下共有7款新能源车型,分别为奔奔E-Star、CS15 E-Pro、CS55纯电版、逸动EV460等。尽管涵盖了微型车、轿车以及SUV,车型种类比较宽泛,阵容与吉利和长城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均为“油改电”车型。

电动部门独立上市,长安在新能源赛道或迎新的发力期?


虽然从表面上看,油改电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研发成本,这样能带来一大优势——产品价格低,所有产品基本上都在几万到十几万的价格区间中,且不少车型还有巨大的优惠幅度。比如长安CS55纯电版,本身价格就不高(15.99万元——20.09万元),还在重庆区域有着4万元——4.6万元的优惠幅度。但仅凭价格便宜,消费者们就乐意为之买单?并不是这样。随着消费升级,相比于价格,用户其实更在于产品能带来的价值。油改电车型保留着燃油车的本质,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电池组的位置,因而在安全性和实际体验上是不如表现更优的其他纯电车型的。

电动部门独立上市,长安在新能源赛道或迎新的发力期?


相比于“油改电”车型,消费者们无疑更乐意选择能够带来更高安全品质以及全新体验的、由纯电造车平台诞生的全新纯电车型。所以“油改电”或许就是长安新能源走的一步错棋,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源头,销量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长安的前瞻布局

其实早在2011年,长安汽车便以前瞻的眼光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是发力得比较晚而已。此后,注资千亿的“香格里拉”计划,更表明了其决心,尽管目前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但前瞻的布局依然是今后冲刺的牢固基石。

2019年9月,长安新能源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特来电等11家企业成立联合创新中心,在电池、电机、电控、大数据智能化领域深度合作。今年5月,长安对外透露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平台——CHN,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AB。显然,科创板上市,长安新能源已然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也发布了“十四五”规划以及2030愿景。计划投资1500亿元,在软件、低碳、智能领域、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发力。

不得不说,长安汽车的布局具备很高的前瞻性,如果能将这些版块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威力必然是巨大的。

还差哪些?

如果要说长安新能源想要实现在新赛道上突出重围,笔者认为还有两个因素尤为关键。其一,关键性产品;其二,智能化落地。

关键性产品对于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外能丰富受众对品牌的认知、支撑着品牌的整体形象,对内往往支撑着品牌的大部分销量,也就是“顶梁柱”的角色。而长安新能源目前缺少的,正是这样一个关键产品。

比亚迪的汉EV、广汽新能源的埃安S,甚至是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等等,无一例外。最重要的突破在于,为消费带来一款惊艳的、有着足够吸引力的车型,但长安新能源目前还并没有。没有哪一款车型的表现足够亮眼,即便是此前声称宏光MINI EV最强对手的奔奔E-Star,似乎也并没有造起来什么声势。

电动部门独立上市,长安在新能源赛道或迎新的发力期?


但是对于长安汽车来说,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毕竟在燃油车领域,长安CS75 PLUS、UNI-T这两款车型就有着足够的代表性。因此,长安新能源或许目前也急需一两款如此具有代表性的车型,才能完成本质上的改变。

另外一点,智能化落地也同等重要,电气化架构下的新能源车相比于燃油车,是智能科技更佳的载体。而长安新能源旗下的车型,在智能科技板块的表现也并不是那么凸出。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驾驶辅助系统以及更多的高新科技却是在UNI-T、UNI-K这样的燃油车上出现,但事实上,这却是新能源赛道上的重中之重,不过目前没有的并不代表以后没有,已经实现的东西,落地到新能源车型上也将很快。

总结:

电动部门独立上市,会成为长安汽车在新能源赛道上一针强有力的催化剂。如果说此前的长安新能源在电气化的浪潮中没有找准最佳的方向,相信前瞻的布局以及背靠长安汽车这棵大树,在新的发力期,长安新能源一定会有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一天。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