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地平线和理想打造智能汽车研发样本:造车和造芯新势力共同成长

2021-05-29 10:21
车智
关注

2021款理想ONE已经上市,其最大的变化是搭载了三颗地平线的芯片,包括两颗最新量产的自动驾驶专用芯片征程3,以及一颗征程2芯片。两颗征程3为2021款理想ONE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提供高效的AI性能,而征程2的NPU计算平台能够实现全车语音交互。

为什么说地平线芯片的搭载是2021款理想ONE最大的变化呢?因为这让理想汽车成为首家基于国产AI芯片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全栈自研的汽车企业。同时,这也是造芯新势力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首次量产上车。双方在2021款理想ONE上的合作落地,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产业合作,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众所周知,车企对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十分看重,轻易不会更换供应商。但是,作为头部新势力的理想汽车,针对2021款理想ONE毅然将此前的芯片供应商Mobileye替换成地平线,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这也是本文想去挖掘的。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汽车功能迭代周期大幅缩短,开发效率更加直接地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表现。对于理想汽车和地平线而言,开发效率以及对应的商业化落地效率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全民造车时代,效率就是生命。

在车智君看来,2021款理想ONE的量产,是一个造车与造芯新势力共同成长的成功案例,也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创新合作样本。

01

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车需要高开发效率

汽车正在从功能车转变为智能车,这种转变,也意味着研发方式和速度的变革。

在功能车时代,一款传统燃油车的开发周期是5-7年。在智能车时代,一款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开发周期则缩短至2-3年。未来,随着电动汽车平台的成熟,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周期可能会更短,趋于电子产品的研发周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蔚来、小鹏都推出功能更丰富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给理想汽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2021款理想ONE的研发要求比正常换代车型更加高效,并且需要具备可持续迭代和优化的特点。

但是,Mobileye的不开放策略,让理想ONE无法通过OTA快速升级功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也是理想更换芯片供应商的核心原因。要换芯,换哪家的芯呢?对于理想来说,要解决的是开发配合的程度和效率问题。

目前行业内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需要的车规级芯片,经过量产验证的只有Mobileye、英伟达和地平线三家的产品。Mobileye已经是被排除在外,剩下的选择就是英伟达和地平线,英伟达的Orin芯片是当前算力业界最高,并且可以支持软件全栈自研开发,但采用英伟达芯片会面临效率折损的问题。

经过理想汽车的调研和谈判,从量产时间和功能匹配性来看,地平线征程3是2021款理想ONE的最好选择。由于软硬结合的设计理念,地平线基于征程3为2021款理想ONE的自动驾驶AI算法进行了专门的优化设计,整体计算效率更高,同时地平线开放的商业模式更高效支持理想进行软件全栈自研开发。

作为2021款理想ONE实现NOA功能的基石,地平线征程3具备优秀的产品力。征程3是地平线针对高级别辅助驾驶场景推出的新一代智能芯片,也就是量产自动驾驶专用芯片,通过了AEC-Q100认证,硬件上采用双征程3的架构做冗余设计,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功能安全;软件层面进行了功能安全的需求分解和实现,可以通过OTA进行升级和完善。

商业模式不够灵活开放、缺少更高的配合度,这其实是很多国际供应商在服务中国客户时容易遇到的问题,例如激光雷达领域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机械式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曾经是L4级别自动驾驶公司的不二选择,但是Velodyne糟糕的产品质量和本土化服务能力给予了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中国激光雷达公司超车的机会。

在智能汽车芯片领域,也呈现出了这样的趋势。

02

造车新势力与造芯新势力的共同成长

正如前面所述,2021款理想ONE的NOA导航辅助驾驶研发周期比传统情况缩减了一半,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满足了理想对产品迭代升级速度的要求。地平线更为灵活的商业模式和更高效、更配合的协同研发,使得理想和地平线通过这次合作共同成长。

2021款理想ONE的NOA在具体分工上,由地平线作为Tire 2提供芯片以及底层软件与应用软件开发的技术支持,宏景智驾作为Tier 1提供域控制器的硬件设计、验证和制造,理想自身的自动驾驶团队负责NOA软件层面的全栈研发。

合作伙伴是互相直接沟通的,例如,地平线的团队会直接与理想汽车的团队进行沟通,这也反映了在智能汽车时代传统的Tier 1和Tier 2的角色出现模糊化甚至换位,这种打破壁垒直接沟通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效率,也能够满足智能汽车对迭代速度的诉求。

通过理想汽车和地平线的共同努力,理想汽车终于加强了在NOA辅助驾驶这个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最为直观功能的竞争能力,有能力和特斯拉、蔚来和小鹏一战了;地平线则完成了和新势力的合作研发量产的闭环,在智能汽车的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对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商业模式进行了全面验证,在未来的智能汽车芯片竞争中有可能脱颖而出。

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通过对比德系、日系、美系、中国品牌(含造车新势力)展示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我们会有一个很直观的感知:中国的造车品牌,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拥抱智能化和电动化上都更加努力,展示的产品也更接近消费者对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定义。

在车智君看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时代一定是属于中国品牌的,因为中国的公司,包括科技公司、ICT巨头、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家电公司、地产公司等等,都已蜂拥到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赛道,有造车的,有做供应商的,这样的人才和资本投入强度加上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一定会有大收获。

而中国品牌如果想要赢得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未来,背后一定要培养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世界级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供应商,包括电驱电控电池的三电领域、芯片操作系统传感器的自动驾驶领域,以及智能座舱和用户服务领域。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成为了世界级的供应商,在芯片领域,地平线踏出了第一步,但面对的竞争对手更强,需要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一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