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变卖工厂的北京现代 是重生亦还是走向更黑暗的深渊

2021-06-09 09:18
车门视车
关注

 一边是年销量只剩下50万辆,一边是总产能高达165万辆的产能大量闲置。可以想象,眼下的北京现代,日子过得有多煎熬。

自2017年产能达到165万辆后,北京现代的销量便连年下滑,产能利用率越来越低。到了2020年,北京现代的产能利用率只有1/3。

为了减少运营压力,北京现代在 2019 年实施了减员计划。自2019年5月以来,北京现代一号工厂就处于闲置状态。然而在停产前,现代汽车还在声明中指出,北京现代一号工厂非永久关闭。话里话外,北京现代并不想放弃这个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号工厂。

但现在,北京现代的想法变了。

日前,一份疑似顺义区政府的资料显示,理想汽车将投资60亿元接手北京现代一号工厂的厂房及土地资源,投建理想汽车全球旗舰工厂。

面对残酷的现实,北京现代低下了头。

怪不得别人,北京现代给自己挖了个坑。

2016年,北京现代的销量达到了114万辆。这是北京现代迄今为止的销量巅峰。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北京现代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尤其是2013年到2016年,北京现代的销量一直维持在100万辆以上,一时风光无两。

扶摇直上的销量给了北京现代积极的市场反馈。快速增长的北京现代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充。2012年到2017年,北京现代的产能增加了115万辆。截至2017年,北京现代已建成五大生产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165万辆。

然而就像上天跟北京现代开了个玩笑一般,产能达到165万辆的2017年,居然也成了北京现代销量大幅下滑的开始。或许,北京现代错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但更重要的是,一向激进的北京现代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北京现代快速增长的十几年里,中国汽车市场也在高速飞奔,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增长。看到这一市场趋势的北京现代,采用了疯狂的经销商压库模式和“打折促销”策略,实现了漂亮的批售销量增长。在经销商投资人看来,这更像一种“泡沫经济”。

而近几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已经饱和,消费需求日渐萎靡。北京现代的压库策略逐渐“失灵”,但长期积累的“廉价合资”形象却已经根深蒂固。国内车市竞争更加残酷,北京现代却未能及时匹配相应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以说,北京现代跳进了自己挖的坑。

然而,北京现代的坑已很难填。

而事实上,近年来的北京现代也一直在“填坑”。

早在两年前,北京现代就实施了大规模裁员行动。此次转让给理想的北京现代一号工厂也在2019年关闭。

 2020年,北京现代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动作。

 2020年3月,现代方面罕见地任命中国本土营销人才向东平为北京现代韩方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负责北京现代的市场销售、营销网络等业务。此外,北京现代还投放了菲斯塔电动版、全新一代索纳塔、全新一代伊兰特等重磅新车。

不料事与愿违。除了全新一代伊兰特外,北京现代投放的新车悉数“消失”。到了年底,北京现代的销量进一步下跌至50万辆。今年3月,上任仅一年的向东平黯淡离开。

在他看来,北京现代要从过去以性价比取胜向追求“技术溢价”以及“品牌溢价”转变。然而,北京现代的转变应“坚持长期思维,与时间做朋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然而,北京现代没有给向东平“时间”。或许,北京现代韩方仍然想要销量。

或重生或走向更黑暗的深渊。

无可争议的是,现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不再,而且未来的处境会更加艰难。北京现代“变卖”工厂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只是不知道,这个信号预示着北京现代的重生还是走向更黑暗的深渊。

有媒体分析人士指出,变卖工厂已经隐约可以看出,北京政府、北汽集团对北京现代的后续发展持悲观态度。与此同时,现代汽车则在谋求对北京现代的股比增长。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的出售,对合资企业来讲既是止损措施,又是股东双方进行资产清算的开始。

未来几年里如果再无起色,北京现代或许真的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以现代起亚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不知谁会接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