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造车新势力的突围:自建工厂成为新能源造车必须选择的岔路口

2022-06-28 14:07
选址960
关注

撰文 | 顾明

来源 | 选址960

4528字,约需7分钟

进入到2022年,造车新势力集体经历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诡谲的国际政治形势让原材料市场震荡不止,缺“芯”少“电”几乎成了各个整车厂忧伤的常态。另一方面,2025年国家电动车政策节点将至,燃油车退出市场几乎成了全球的共识,传统汽车落幕的时间表日渐清晰,巨大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也正在如暗涌岩浆亟待喷薄。

对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短短几年间,对于电动车的野望,从概念到落地,各家整车厂走得是蜿蜒曲折。从缺血到造血,新势力们更是步步惊心。行至当下,不进则亡,再有雄心壮志的创始人也被闹得夜不能寐。

如何突围?对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是个血色命题。而在这争分夺秒的关头,各家却在地图上开始了圈圈点点……

一、新能源赛道变天,二线城市代工不再是车企捷径

显然,2022年的新能源赛道残酷又热闹。

国外机构联合市场研究公司统计显示,2020年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30亿美元。在这一前景诱人的市场中,国内电动车企业更是动作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在2015年到2018年电动车初步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电动车销量从24.7万辆飙升到98.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而在2021年,电动车刚刚爆发的态势下,累计销量就达到了352万辆,同比增158%,远超市场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乘用车2021年累计销333.4万辆, 同比增168%,商用车累计销18.6万辆,同比增54%。2021年出口累计30.9万辆,同比增305%,扣除出口车辆后,国内电动车2021年销321万辆,同比增长140%

不过,国内电动车市场的繁荣,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强劲又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但是,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政策“断奶”这一天的到来已经进入了倒计时。5月30日,在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财政部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

也就是说,造车新势力们要想活下去,2023年就只能完全靠自己造血!

那么,造血靠什么呢?逻辑上很简单:卖车!

但是事实上,卖车可谓路途艰难,难点之一就是产能吃紧。

4月底,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若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仍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中国所有整车厂或将面临停工停产的困境。

为什么会停产?因为长三角是汽车产业链条最为齐全也最具规模的地区,而疫情重创之下,全面停摆带来的产能焦虑直接传导给了消费者一端。据可靠消息,目前在北京订某新能源品牌汽车:“交现钱,等半年”,是众多客户必须忍受的常态。

所以,上下压力共同作用之下,造成新势力突围的要点就在于产能!而产能要提升,就要找地建厂造车。

那就先来看看之前各家是怎么造车的。

长期以来,以“蔚小理”为首的中高端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寻找承载自己产能梦想的风水宝地。蔚来依赖合肥江淮汽车代工已不是秘密,年均30万辆的产能肯定能解其燃眉之急;小鹏着眼中原,海马代工的合作至少让郑州这座亟待寻找产业支点的城市与电动车企的联姻可以维持一段紧密关系;理想背靠首都,但代工战略却与重庆和常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就是说,作为新能源赛道最早期的实力玩家,“蔚小理”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都在依靠代工模式打造自己的高端电动车品牌。这条路对于起步期的新势力来说,是一条捷径,但当行业和技术都来到拐点,代工就不再是新势力车企的长久之计了。

二、大敌压境,自建工厂成为新能源造车必须选择的岔路口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在行业发端时选择代工模式可以说是顺应形势。在政策法规上,传统车企具有生产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双重资质,而新能源车企只有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质。此外,与传统车企合作,是生产经验匮乏的新势力让自家产品面世的最快途径。

换句话说,新势力们借用资质的主要目的是置换宝贵的时间。不过,当“蔚小理”坐稳国内新能源高端品牌之后,自建工厂这条岔路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究其原因,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大敌压境让新势力们不得不快速提升产能。

据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2021年共销售新车48.41万辆,在华销售共32万辆。而“蔚小理”的全年交付数据分别为91429辆、98155辆、90491辆。

也就是说作为国内高端新能源品牌扛旗的三家销量之和,也没有特斯拉中国一家的多。而且对于三家车企来说,更要命的还是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正式投产和持续扩产。如今,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产能已提升到惊人的45万辆每年,而据最新消息,特斯拉可能会继续继续进行大幅度的扩产,产能直逼百万规模。

这个架势的特斯拉换成哪家同业车企都会如坐针毡。那么“蔚小理”是如何行动的呢?

先看蔚来,总部和工厂双双定居合肥的蔚来可谓扎实。据资料显示,蔚来第一座生产厂区为蔚来江淮工厂,占地 839.6 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3 亿。该代工厂已生产了超过10万辆新车,包括ES8、ES6、EC6三款量产车,可以说是蔚来过去一段时间内交付车辆的主力支撑基地。但是由于产能最初只有12万辆,极大制约了蔚来的经营发展,后来蔚来经过数次改造和增加轮值班次,产能理论上可以逼近30万辆。

而在距离江淮车厂西北方向50公里的位置,蔚来的自建工厂所在地——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据资料显示,毗邻新桥国际机场的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项目总投资308.4亿元,占地1860亩,建成后园区将引进30多家汽车核心配件供应商,当然最主要的企业当属蔚来的自建工厂,根据规划,2024年正式投产后,该工厂产能将达到每年50万辆,蔚来主力车型的生产都将会落地于此。

再看小鹏,小鹏规划的生产厂区有三个,分为位于肇庆、广州和武汉,其中肇庆厂区已投入使用,其他两个厂区在建。

作为投入使用最早的肇庆厂区,坐落于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内,一期占地共计1048亩,年产能达到10万辆,根据规划,经过扩产之后,该工厂有年产20万辆小鹏汽车的承载能力。

同时,在2020年5月,小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10亿,打造自己第二个自建工厂。该项目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创新大道以西,广河高速以北,项目占地面积约为63853 万平方米,年规划产能达到10万辆。

当广州工厂还在建设当中时,小鹏汽车又被曝出签约武汉,双方规划在经开区建设小鹏第三座生产基地。随后消息得到印证,5月26日,小鹏汽车用土地拟挂牌公告,6月25日,小鹏汽车华中(武汉)有限公司底价21251万竞得工HN(2021)004汉南区地块,项目建筑面积460921.82平方米,总投资47.2318亿元,规划产能10万辆。

小鹏汽车汉南区已公示厂区

而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自建工厂的步伐也是快马加鞭。

目前理想倚仗的生产基地为常州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武进区,占地面积为750亩(50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0万辆。2021年交付的90491辆理想ONE,全部在该工厂生产。

也就是说,无论从厂区面积还是产能负荷上,常州基地都已经逼近自己的极限。面对这样的形势,有消息称该基地也在进行扩产,规划产能达到20万辆。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理想突围产能困局的下一站选在了寸土寸金的北京。2021年,理想汽车的第二座工厂落停在北京顺义。该工厂占地面积为786亩(52.4万平方米),2021年10月16日启动建设,总投资超过60亿元,计划2023年年底投产,年产能10万辆,且为纯电动车型。

与此同时,重庆成了理想第三座工厂的承接地。据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网显示,重庆车之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4.3069亿的价格拿下两江新区水土组团A分区A16-8地块,成交时间为2022年1月27日。土地面积为113.34万平方米,容积率≧0.7,土地用途为二类工业用地,使用条件产业类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让年限为50年。车之渝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法人正是理想创始人李斌。

至此,造车新势力全部进入自研自产的高速车道,可中国这么大,为什么这几个地方偏偏得到了蔚小理的钟爱呢?

三、一线二线三线,地图上的城市都靠什么吸引新势力?

要说造车新势力落地的城市,真是各有特色。不过,总体来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可以囊括的。

首先,具备产能快速转化的基础。

因为造车新势力都是从设计研发起步,没有工业条件的它们从代工起步无可厚非,随着自身条件成熟,改建或接管代工厂也就了一种最为便捷高效的选择。

无论是蔚来依托的江淮代工厂,小鹏依托的郑州海马代工厂还是理想依托的力帆常州代工厂,面对市场需求,都是一再进行投资扩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快速提升了产能,效率不可谓不高。

如果所在城市里已经有闲置汽车产能,对造车新势力的吸引力更是成倍增加。最明显的例子,理想第二座工厂落地北京顺义,之所以能快速敲定,完全是因为原地块上已经存在北京现代的产线基础,这个机会给到奉行“拿来主义”的新势力,岂有不动心的道理,而且随着碳中和战略落地,像这样的产能整合机会稍纵即逝,这就意味着新能源车企必须抓住最快扩产的机会。

然后,城市地区内要有汽车人才与产业链条的土壤。

说到人才,北上广深的优势在短期内无人撼动。这就能解释了为什么“蔚小理”的设计研发等核心部门的布局,总是脱不开这几个一线城市。

而产业链条的产生,可就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育形成的了,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交通、整车厂位置等等几方面因素构成。其中,主机厂商的大本营在哪,往往也就会决定产业链的大体区域位置。

比如,武汉生产传统汽车的底蕴深厚,据统计,武汉有15家汽车生产企业,分别是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三厂、东风雷诺、东风史密斯半挂车(德国)、东风沈峰、东风越野(枭龙)、东风新能源、杨紫茳、比亚迪纯电动车、南汽金龙新能源、上汽通用等,这么多家传统车企选择在这里落脚,跟进的零配件厂商也是数量众多,小鹏选在这里建设工厂,产业资源可谓雄厚。

再比如,力帆集团所在地重庆,也是一块山水宝地。重庆有着丰富的传统汽车、摩托车的制造生产经营,周边的零配件配套厂商十分完善,背靠长江水运的便利,运输成本相比陆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关键的是,力帆等民营车企近年来的业绩提振乏力,理想进驻山城,对于周边的零配件厂商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客观上形成了产业接盘和资源抄底的效应。

最后,对新势力车企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当然是当地政府的支撑力度。

面对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浪潮,地方政府已经很难无动于衷,抛出种种支持政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北京亦庄经开区为例,为了争夺国内新能源车企入驻,在2021年,北京市发布《“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智能汽车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鼓励国内外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厂在北京投资,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在内的区域都被划成了政策先行区。

当然,政策是一方面,对新能源车企更大的诱惑在于来自地方政府实打实的投入。

想必蔚来断血的遭遇,每个人都还记得。当时创始人李斌在公开场合甚至一度以悲壮形象示人,公司开销更是压缩到让员工无法接受的地步。据悉,蔚来陷入资金困境时,北京方面曾有过注资100亿的计划,但合肥方面的用地政策和注资计划更打动蔚来,亦庄错失新势力也就成为了必然。随着合肥地方政府抛来橄榄枝,融资70亿的蔚来顿时起死回生,有着救命之恩,蔚来选择总部与生产基地双落户于合肥,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新能源赛道进入全新阶段,面对巨大的汽车升级需求,年产30万的新势力们和年产100万的特斯拉显然都有着更大的胃口,就像过去两年间一样,建厂的消息此起彼伏,上一个工厂还没投产,下一个工厂开工建设的情景比比皆是,所以要想赶得上这波节能浪潮,各家依然放不下手中的地图,毕竟那上面,有着它们电动车梦想的着陆之地。

       原文标题 : 造车新势力的突围:选址也是生产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