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中国的钱不白赚
文 | 谢泽锋
编辑 | 杨旭然
为什么当年马斯克会在上海高兴到尬舞,看看特斯拉如今的产销两旺就知道了。
从2018年7月立项,到2019年初破土动工,再到一周年后即交付首台中国制造Model 3,彼时特斯拉的国产化率仅为30%,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快速推进至95%。
第100万辆整车下线,占据特斯拉全球产能的三分之一。特斯拉上海工厂在彻底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同时,也拉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崛起。
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表示,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
来源:新浪微博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汽车之父”饶斌提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带领团队出国探访外国车企,寻找建立合资公司的可行性。“市场换技术”的思想由此萌发。
然而,过往40年的实践证明了,市场不仅没能换来技术,民族汽车工业甚至有沦为外资车企组装厂的趋势。
时光荏苒,汽车产业迎来电动化的历史节点。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翘楚,特斯拉可称得上是外资车企入华历史序章中的一个特例。
他以100%控股的方式入华,上海市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特斯拉需要“回报”的则是培育一条民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市场换技术”到“用市场换取整个产业链”,中国汽车作为一个产业——而不是一个市场,在新能源时代迎来了真正的弯道超车。
01变道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企业不仅拥有规模优势,而且在技术层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这是一道十分明显的分野线。
燃油车时代,中国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严重错配。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缺乏强有力的零部件产业作为支撑。
据统计,我国零部件和整车比为1:1,而欧美日发达国家往往能够达到1.7:1。而且,我国自主品牌整车采用自主品牌零部件的比例低于50%。
《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排行榜中,前十强至今没有中国企业的身影(但该榜单并未纳入潍柴动力、华域汽车和福耀玻璃,如果以营收计算,前两者可以跻身前十名。)
这个领域基本由徳日美法等国霸占,特别是核心部件,更是跨国巨头的天下。
发动机、底盘、车身、变速箱和电气设备构成了燃油车时代的汽车五大核心部件。这其中,发动机曾严重依赖三菱;电控领域,英飞凌、博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变速箱把控在爱信、采埃孚等手中;博世、德尔福、电装几乎垄断了所有中国电喷市场份额。
对比来看,中国企业里排名最高的延锋,以汽车配饰为主,属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中下游。
时移世易,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企业不仅拥有规模优势,而且在技术层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动力来源发生根本性变化,汽车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也随之产生天翻地覆的巨变。
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转变为电池、电机、电控“三电”,这套动力系统替代了传统汽车的燃油动力系统,且三者价值量占比接近七成。
在被称作电动车“命脉”的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独占鳌头,夺取了全球近56%的市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十强中有6家来自中国,超过半壁江山。而前十名中没有一家欧美企业。
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早在奥巴马时期,就以倾国之力扶持本土锂电池企业,其中的标杆就是A123。但美国的要求是,动力电池必须是“美国制造”,所有产业链要回迁美利坚。
奥巴马对此信心满满,他曾在A123一家工厂的开工仪式上说道:“这(A123罗缪勒斯工厂开工)代表美国一个全新行业的诞生,它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的核心。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将在未来很多年里帮助促进美国经济。”
但这种“逆全球化”的策略,导致A123成本急速飙升,其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高达1000到1500美元/KWh,而彼时松下的三元锂电成本仅是A123的1/3。A123不幸成为了“制造业回流美国”战略的牺牲品。
A123最终破产,甚至被本土媒体称作是“美国锂电池行业宣告死亡”的标志。
显然,美国本土无法撑起埃隆·马斯克的电动车梦想。而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叠加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及成本优势,都是吸引特斯拉入华的重要因素。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申报中立即申报>> 0Fweek 2025锂电行业榜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