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争夺“蔚小理”,汽车云成了新的“必争之地”
2、巨头们怎么抢蛋糕?
在汽车云这个巨头盘踞的赛道上,“BAT”和华为四家都有自己的入场逻辑。
汽车云的客户市场很清晰。一类是尽快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运营效率的传统车企,另一类是追求智能化的新能源车企。于是,汽车云行业也呈现出这两方面的市场布局。
百度的做法,是给车企建设数字化底座,覆盖整车研发、生产、交付、营销等全部流程,同时为车企提供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层面的智能云解决方案。此外,在供应链方面能够打通车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系统。
这也便有了针对汽车行业,百度云推出的三朵云,包括集团云、网联云和供应链协同云。但不同的云,满足的主机厂需求也不相同。
吉利等传统车企主要使用集团云,后者能为车企建设数字化“大脑”,满足从整车研发、生产、交付、营销等全部流程的数字化需求。传统车企的需求恰好是让原有的生产系统上云,建设自己的数字化底座和智能化应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吉利与百度的合作,吉利所有“场景”都在百度提供的这朵云上了。
百度网联云更符合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需求。前者能为汽车提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层面的智能云解决方案等。而新能源车企在车机内容升级、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云端连接,正好会产生大量新增的云服务。
跟百度不一样,华为是一个软硬件一体的公司,因此,华为汽车云能满足客户更多层面的需求。
华为有硬件参与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汽车企业本身硬件参数的调教和后台数据与算法之间的配合更了解,这对于许多进阶智能化、高端化的传统车企来说,有极大吸引力。
比如,华为推出的HUAWEI Inside模式,核心就是华为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一系列服务。
图源华为官网
不过,盘点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客户会发现,华为汽车云主要的服务对象,更多还是自己参与或者重度参与的品牌,以中小传统车企为主。
和百度、华为不同,腾讯既不造车,也不会做硬件,而是锚定汽车云专门打造“基础设施”,做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助手,为车企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云服务。
今年6月,腾讯发布了行业首个专为智能汽车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显然是瞄准了智能汽车需要更强劲的云计算能力做支撑这一需求。
从手机到汽车,腾讯一直用“吃软不吃硬”的打法。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创始人马化腾也未做手机,原因是手机并非腾讯特长,腾讯会更关注手机里面的服务,利用硬件设备去发挥独特的体验。到了汽车,腾讯依旧选择坚持这一逻辑。
当下,在车云一体化方面,腾讯通过“连接”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完整闭环和底层基座。比如在车端,有智慧座舱TAI、智驾地图等产品;在云端,有智能汽车云等产品。目前,蔚来、东方、一汽等车企都与腾讯云有合作。
和腾讯一样,阿里也坚决不碰硬件,并且同样瞄准智能汽车上的软件。只不过,阿里盯上的是操作系统。
阿里早在2014年就研发了车载操作系统“斑马智行”,并在一年后,率先搭载到上汽荣威RX5车型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车载操作系统代表智能汽车的“大脑”,是最核心的入口,阿里就是在抢占这个入口。
布局车载系统,其实是为整个阿里的操作系统服务。比如今年钉钉联合“斑马智行”开发了车载版钉钉,并率先在上汽飞凡智能汽车上线,如此一来,出行和办公的操作系统就结合在了一起,能打通更多流量口。
和华为类似,阿里云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客户也主要是与自己深度合作的传统车企。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都看好汽车云市场,但谁最终拿下的车企越多,谁才有可能在汽车云市场争取更多主动权。
3、下个时代的门票,并不好抢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云IaaS+PaaS应用场景规模由2017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65.8%。
尤其从去年开始,小鹏、蔚来、理想、上汽、广汽等车企都推出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旗舰车型,高阶辅助驾驶也在激光雷达的加持下,集中上车。这些设备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不能单靠车机芯片完成,大部分还要上传云端处理。
再加上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刚刚推出时并不成熟,后续还要通过OTA等方式升级,这意味着单纯靠车机系统解决未来的用车和升级需求,并不现实。
因此,当下有不少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大都把云平台作为技术支持和系统依靠,汽车变成了云服务的最终展示终端。
图源华为官网
“智能汽车将带来一场时代性变革,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变一样,汽车需要有更强的计算、网络和交互能力,它不仅是一辆车,也将是信息的智能载体。”若按照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这一判断,汽车云就是进入下一新时代的门票,显然是科技巨头不容错过的大市场了。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感的。
比如,最早一批搭载车载微信的理想汽车,发现用户对车载微信的接受度不高,便搁置这一应用,将其放进应用商店,供用户自行下载。
其实,大车企在与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往往心存戒备,并非完全开放。
从目前与阿里合作的车企名单就能看出,斑马智行在开拓新客户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除了一汽大众之外,其整车合作伙伴均为上汽集团关联的品牌,比如上汽荣威、斯柯达,以及与阿里合资的智己汽车。
这就是科技巨头和车企之间合作的“微妙关系”。
实力较强的主机厂都不希望被“喧宾夺主”,而巨头不论从营销力还是影响力上,都非常强劲,这会让一些头部车企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顾忌。华为的长期合作车企大多为与自己有合作的车企,也是这一原因。
另外,车企与云服务平台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云行业的发展。
多方因素影响下,当下车企和平台间的通信协议还没有完全统一,并且缺乏数据交互接口标准。数据标准不统一,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云平台的服务,进而影响车企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也极大考验云计算厂商的能力。
随着汽车产业朝“新四化”方向发展,智能汽车会产出的海量数据会呈几何级上升,作为储存、处理数据的汽车云,自然也成为数字风险的集中隐匿点。
近年来,有关云服务厂商泄露用户资料的新闻,接连发生,其中不乏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的身影。
2021年,阿里云被曝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对此事,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特意下发官方文件,明确指出阿里云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责令其进行改正。
在数据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云计算平台“事故”却层出不穷。若类似情况发生在智能汽车时代,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巨头们已经纷纷入场,但战争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更多。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伴随着的是残酷的角逐和技术的创新,能不能深入到行业里,真正抢到蛋糕,就要看未来它们的综合实力了。
原文标题 : “BAT”争夺“蔚小理”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6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4 大众,撑不住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