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不论借壳上市还是被收购,威马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2022-12-13 11:20
车门视车
关注

12月5日,有消息称,威马计划通过借壳Apollo智慧出行集团(下文简称Apollo出行)在港股上市。

虽然,威马方面回应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但是在此之前,至少有三名威马汽车的内部人士已经确认,威马企图寻找新的融资途径以解决当下面临的资金问题,而借壳上市以及在一级市场寻找新的投资,都在威马考虑的解决方案之内。

更何况,现实已经有所表明。

据企查查显示,威马在Apollo出行的持股比例为28.51%,威马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晖在其中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这家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出行业务、车载平台授权以及工程服务外包。

这样的选择对于威马来说,其实并不意外。

威马的上市路一直走的不太顺。早在2021年1月,威马汽车就曾在科创板完成上市辅导,并且也递交了招股书,不过,当时并未成功上市。2022年6月,威马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然而,半年时间过去,威马的IPO进程始终停在审核阶段。根据港交所相关规定,拟上市公司的招股书有效期为6个月。因此,在今年12月1日,随着威马的招股书有效期清零正式失效,本次港股上市进度宣告终止。

而这两次的失败,与威马汽车所面临的财务危机脱不开干系。

据财报显示,威马汽车在2019年-2021年间,三年营收分别是17.62亿元、26.71亿元、47.73亿元,而这三年的亏损却达到了-40.4亿元、-42.25亿元、-53.63亿元。仔细算算,三年亏损总和超过170亿元,接近营收总和的两倍。并且,如今看来,亏损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有媒体统计,综合威马近三年的收入与成本支出,如果按照未经调整的亏损情况与销量进行换算,威马汽车平均每卖出一辆车亏损就超过22万元;如按照经过调整的亏损情况与销量进行换算,威马汽车平均每卖出一辆车亏损就超过17万元。如此算下来,比“蔚小理”三年合计的折损率还要高一大截。

甚至,威马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执行整体降薪计划以降低运营成本。其中包括公司管理层(M4及以上级别)带头主动降薪,发放50%的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的基本工资。此外,还取消了2022年的年终奖等奖金,并暂停发放购车补贴等。

不过,威马“自割腿肉”的做法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对于缓解资金压力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无力。

如此看来,对于这家背负着巨大资金压力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想要靠自己上市已经行不通了,对公司员工实施整体降薪的做法也于事无补,想要尽快筹集资金维持运营,似乎只有“借壳”上市这个选择。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好像出现了转折,被视作“壳”的Apollo出行在12月5日晚间发布了一则公告。该公司称“目前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而这家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其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特别是家庭。”

这个时间点、这则公告、这串关于拟收购目标公司的描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威马汽车。

威马创始人沈晖曾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竞争,造普通家庭“用得起”“用得爽”的智能电动车,也一直是威马的初衷。并且,早在2019年,威马就率先发布了L2级高级驾驶辅助系统Living Pilot。去年上市到威马W6还搭载了L4级AVP无人泊车系统,引用其官方到说法,威马W6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

这些好像都指向了一点:被誉为“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汽车,可能要被卖掉了。

但客观来说,不论“借壳”上市还是被收购,以威马目前的市场处境,很难说还有多少投资者看好其未来发展,留给威马的时间不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原文标题 : 不论借壳上市还是被收购 威马的时间不多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