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换个维度看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失败or成功?

2023-05-10 14:15
电动大咖
关注

商业哲学家查尔斯·汉迪说:“成功与失败其实是一种并行的逻辑。所有的成功故事,都有孕育失败的可能,而阻止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及时终止你想要复制的成功路径,而你一旦终止了成功路径,或从现有的成功路径驶向另一个岔路口时,你也就终止了那个你没有意识到的失败故事。”

商业世界中运行着一种奇妙的辩证法,那就是任何一家企业,它所做的任何行为都在塑造、界定它自己,这种行为在获得巨大的成功的同时,也在挖掘一个巨大的坑。有一句话叫“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其实这句话的并行故事是“一切过往也皆为障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难理解刷新自己是极为困难的,有时即使你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想要摆脱困局,最终的结果也常常是徒劳无功。

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在商业史上可谓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会直接死亡或者变得无关紧要,而有一些企业,在投入了足够多资源,且经历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成功地“刷新”了自己。

汽车行业当然也不会例外。前段时间,电动大咖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宝马:豪赌了,但赌错了》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宝马电动化转型失败的故事。今天,我将为大家剖析另一个燃油车巨头转型的故事,它就是大众。

01

观察的心法:保持延迟判断

在聊大众之前,我想先和大家简单聊聊两家企业。

第一家是三星。

我们都知道,在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时代,诺基亚轰然倒下,但故事的另一面,当时还有一家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那就是三星,作为功能机时代全球市场份额第二的手机企业,它完成了跨越,并且在智能手机时代,拿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你没看错,尽管崇拜苹果的人很多,力挺华为的人也很多,尽管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已经没有存在感了,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手机企业,却是三星。

第二家是微软。

作为无可争议的PC时代的霸主,它完全错过了手机时代,它也不是没有进行过转型,但是它的努力,在很长的周期内只向大家证明了一个观点“微软已经无法再造辉煌。”

从2005起,在长达9年的周期内,微软从信心满满到屡战屡败。然而,一个名为萨提亚·纳德拉的空降CEO却一举扭转了微软的颓势,微软抓住了云计算这一趋势,再次站上浪潮之巅,曾经微软最低谷时,市值只有2000多亿美元,但在2017年,微软市值突破1万亿大关,如今更是高达2万亿美元。

三星和微软成功刷新自己的故事,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这些商业、产业观察者们,不要对一个公司轻易下结论,哪怕它已经日薄西山,或者遭到了显而易见的困境,在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内部,很可能隐藏着一种我们不知道的逻辑,而这种逻辑能够让它起死回生、东山再起。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家公司进行分析判断的时候,最好是一方面形成某种结论,另一方面在心里保持延迟判断的思维习惯。

进一步总结,就像本文开头所叙述的那样,我们对一个公司的刻板印象,以及我们观察角度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很有可能只看到一家公司表面上的成功故事或者失败故事,却对隐藏在并行逻辑之下的,另一个相反的故事视而不见。

今天,聊大众电动化转型,为什么要重提微软、三星起死回生、东山再起的故事?是因为最近我看到了一条严重忽略的产经新闻。

大众最近刚刚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一季度营收增长22%至760亿欧元;营业利润为57.5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为7.5%,尽管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但是在多个市场获得了爆发性增长。欧洲销量同比增长68.1%,美国销量同比增长98%,其他地区销量同比增长37.1%。

也就说,大众电动车除了在中国折戟沉沙,在海外市场,已经可以和特斯拉掰手腕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众的电动车转型有两个标签,第一是激进——大众是欧洲乃至全球燃油车巨头中电动化转型最为激进的。第二是失败——在中国市场,大众电动车的竞争力乏善可陈。

如果说在人们印象中,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是一个典型失败故事的话,那么最新出炉的财务数据,则给唱衰大众的评论者泼了一盆凉水,或者说,大众电动化背后的那个成功故事正在浮现。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