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维度看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失败or成功?
第二个消息在今年4月17日的汉诺威工业展上,也得到了印尼总统佐科的默认。
总结而言,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尽管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故事”,但是这个“失败故事”的背后还运行着一个“成功故事”,而且是正在进行时。
所以在我看来,大众转型成功的范式,像极了手机产业的三星——掌握或者说盘活全产业链,为己所用,哪怕在中国市场并不占优,也能在全球市场获得不错的份额。
最后是制度和管理的刷新。
要知道,组织问题自然比产品或者产业链问题更加难以处理,也更为重要。当年纳德拉在微软卓有成效的变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他在制度和管理上再造了微软。当然,比制度和管理的刷新更难的是文化的刷新。可以说微软变革的成功与纳德拉这个人本身有直接的关联。
纳德拉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在员工面前掏出了一部iPhone,众人哗然。他的解释是,要承认对手的强大,同时如何在苹果的平台上低调地大有作为,在公司内部如何让处于强势竞争状态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放弃傲慢与偏见,实现合作与协同。当然这只是微软转型的一个小片段,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谈到大众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刷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赫伯特·迪斯。
2021年1月,大众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刚刚开通Twitter,他发出的第一条信息就是向伊隆·马斯克下战书,声称要抢走特斯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要知道,这可不是为了冲热搜,其实早在2019年,迪斯就公开宣称过,电动交通是唯一可行的技术,也是降低路面交通碳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你看这话哪像是一个传统汽车的既得利益者说的?这等于把自己赖以生存的燃油车直接宣判出局了。
由此可见,迪斯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强硬改革派。
要知道,即使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新能源车依旧有三条主流的技术路径:混合动力、氢能源和纯电动。而迪斯做改革方案时,直接豪赌电动化,其它两大路线都不要了,对比来看,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规划还是到2035年,纯电动车才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而迪斯比中国政府还要激进,他计划让大众在2026年之后彻底放弃燃油车。
如果你读过《电动化浪潮中的宝马:豪赌了,但赌错了》一文,你就知道,有了宝马的前车之鉴,迪斯的豪赌一旦赌错,对大众集团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些动作,不仅吓到了大众集团,还吓到了德国其它汽车厂商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其实,欧洲各国政府都是有产业补贴政策来激励新能源车产业的,但激进到大众这种程度,也让德国政府感到不安,这么玩,传统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还怎么干呢?
当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有一个研究数据,他们发现,要是整个德国在2030年之前禁售传统燃油汽车,那么会有60万的汽车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再说了,光是你大众一家剧烈转型,也会让德系汽车这个阵营形不成整体的竞争力,就没法再去抗衡美系和日系车型。
这都是让德国政府不舒服的地方,这些利益冲突就让双方很不愉快,迪斯甚至一度想要代表大众退出汽车工业协会。
如此激进的迪斯,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2022年7月22日,就在迪斯还在给大众集团软件部门CARIAD开会,部署大众的智能化如何发力时,迪斯就突然收到了大众监事会的最终通牒:“你即将下台,公司给你留了24个小时,尽快做出回应。”要知道,这比“劳动合同”上签的时间,要足足提前了3年。
取代迪斯的是保时捷CEO奥博穆,他将接过迪斯的遗产,继续推动大众向纯电动汽车转型。由于接任者是大众集团内一手培养出来的“自己人”,这也被业内解读为,这位崇尚“团队主义”、且流淌着“大众血液”的掌门人,自然比迪斯情商更高,更加成熟稳健。
当然,转型期间的大众,激烈的内部博弈肯定还会继续,但是迪斯定下的电动化路线,基本不会被改变,而对奥博穆,这位去年刚刚上任的CEO未来将有哪些大动作,他将如何刷新大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除了上述逻辑之外,我还想特别强调一个维度,那就是时间。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是说“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我们也可以套用一句,离开速度谈恶果也是耍流氓。在足够高的速度下,不坏的事成了坏事,小坏成了大恶,可以被容忍的结果成了不可被容忍的恶果。
对产业来说尤其如此,举例而言,手机产业变化极快,行业巨头诺基亚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苹果手机摧毁了,中国新消费行业从兴起到泡沫破裂,从人人吹捧到一张张倒闭讣告,也就短短三年。
所幸的是,站在时间维度来看,汽车产业是一个讲究规模效应的慢产业,这就给燃油车巨头,尤其是拥有强大豪华品牌且转型迅速的大众,给予了极大的腾挪空间。
总结而言,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已经进入中场战事,在我看来,与大众失败故事并行的那个成功故事,正在逐步浮现。
尾声
今天,我借用大众转型的故事,一直在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在商业领域,任何一个故事都有两个版本,也就是任何一个失败故事的背面,都有一个成功故事并行展开。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我隐隐地感受到一些遗憾,那就是在商业世界中,没有人能掌握全部信息,有许多内情,一定是我不知道的。其实,商业评论,就是这样一个有原罪,又有遗憾的工作,在不能够获取充分信息的情况下,不能轻易下结论,但你又必须得下结论,不然我们就永远只能做延迟判断。
其实,并行逻辑无处不在,遗憾的背后,是一种优势,那就是置身事外的评论者与身处其中的从业者相比,他们能比较早地看出在成功故事里渐渐浮现出来的那个失败故事的苗头。
很多的艺术都是遗憾的艺术,商业评论也是。好在,电动大咖不是在给出某种结论,而是通过我们的观察判断,去挖掘汽车产业中那些常被我们忽略的逻辑。
如果我们的分析加上一些结论对你的思考有所触动,能够让你有兴趣反驳、修正、调整自己的结论的话,那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原文标题 : 换个维度看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失败or成功?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10 吉利早就该合并极氪领克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