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汽车出口,也要打价格战?

2023-08-23 10:14
汽车公社
关注

导语

Introduction

走出去的中国汽车,将会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超日本,成世界第一。相对于国内日益内卷的车市环境,海外市场的广阔,令各大车企逐渐看到了“外卷”的良机。

显而易见,“走出去”已经开始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强大与否的又一衡量标准。但又必须承认的是,在别家地盘上做生意,必然隐含着诸多风险。这其中可能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同,消费者文化认知的差异,甚至可能涉及到“价格战”海外市场的蔓延。

所以,我们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中国汽车的出口呢?《四车道》直播携手汽车公社卫金桥,大众侃车郭登礼,天天汽车徐峰,以及汽研社贺球辉四位老师,对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解答。

“今年汽车出口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中国汽车单车的出口价格从去年的1.8万美元,提升到现在的2万美元。如果说算上到岸价格和实际零售价格的话,有非常大的增长。”

基于现有数据,汽车公社卫金桥率先提出了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华点”所在。对于此,汽研社贺球辉也进一步补充道:

“1到7月份汽车出口的总值是3800多亿,同比增长118%,比销量增长要大很多。你销量增长只有70%了,而产值增长可是118%,这个还算是比较良性的状态。”

简单来说,如今的中国汽车不仅出口量成为世界第一,出口质量、价格也实现了强力提升。而且可以看到的是,在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的冲击之下,逐渐走在市场前列的中国汽车,撑得起“汽车世界第一出口国”的称号。

关于中国汽车出口规模飞速壮大的原因,卫金桥总结了三大要素:

第一,新能源市场在2020年开始进入井喷,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站在了整个汽车行业变革的先锋位置。

第二,中国汽车制造的质量和中国汽车制造的单车成本占优。以ID系列为例,同样的产品,大众汽车在中国和欧洲制造的成本和质量,中国拥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随着中国汽车包括吉利、奇瑞、长城、上汽等在出口市场上,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汽车市场的深耕,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影响力,一路走高。

当然,除了对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的“刨根问底”之外,我们还需要清晰地认知到一点——中国汽车出口不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就连车型的分类,也很值得考究。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油车占比大概70. 5%左右,电车的比例占了28%,插电混动仅占了1.5%。其中,油车出口以SUV为主,占到70%以上;新能源汽车出口,SUV和轿车的比例是在6: 4。”

大众侃车郭登礼对于中国汽车出口数据进一步剖析,并表示:“欧洲出口占39%,东南亚+中东占到32%,北美洲占到11%,南美洲则只占到了8%。”

值得注意,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在欧洲地区的出口量占到整个大盘的39%之多,俄罗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此外,这种出口车型、出口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在暗示着,中国汽车出口正在,或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

天天汽车徐锋举例表示:“最近法国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汽车,尤其新能源车的政策。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原来只是排放法规、品质法规、碰撞法规的问题,未来会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智能化功能的注入,信息安全、数据的这种合规,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当面对汽车出口各种“大坑”的时候,中国汽车如何才能实现战略性转身?

郭登礼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品牌必须要进行整个工业制造能力,包括供应链、研发技术的强大整合,这样强大起来以后,它的对外出口才会持续,才会稳定。如果是中国汽车出口像国内这样打价格战、打技术战,或者打供应链战,对我们自身是不利的。”

毋庸置疑的是,现在中国汽车出口,已经来到了关键时期。但2个概念不能混淆,一种是各车企在国内生产制造完成之后,以贸易的形式发往世界各地。另外一种则是,车企通过国外各地区建厂,实现本土化制造。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的车企会宣称自己的海外累计销量,有的车企会换一种口径,比如出口量等。

对此,徐锋表示:“尤其是海外销量数据,未来会做一个重要指标,只有海外销量数据达到一定的量,整个国际化的程度才会高。而贸易形式,随着各个国家的壁垒、准入资格的提高以后,中国的这种所谓的大批量出口的历史时刻,未来三五年之内肯定会出现一个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郭登礼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发展,表达了担忧:在油车领域的出口,产品质量能否与日韩一个level达到很高的质量?国外售后服务,能不能像欧美、日系达到一个完善状态?海外运输如何保障安全?欧洲、美国关税抬高怎么办……

显而易见,想要继续扩大出口优势,国内的车企都将直面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而车企们也必须打好提前量,或一步步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或者“曲线救国”从其它“友好”国家地区市场入手,如:俄罗斯、东南亚、南美、中东等。

尽管国外市场广阔,但优质的市场出口依旧是一片“红海”,那么中国车企们究竟应该大打价格战,还是协同战?

对此问题,徐锋如是说道:“用一句话概括,自主品牌打架是难免的,但是合资品牌协同战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合资企业未来会面临一个全球再合资的契机,这个契机如果中国能抓住,中国车企与全球车企之间,可能会避免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能够实现一个大家双赢的局面,这是我个人希望看到的一个局面。”

如果可以双赢,当然是皆大欢喜。可是话又说回来,市场哪有完全意义上的你好我好大家好,都是利益分配的不断变化罢了。我们可以看到“再合资出口”的优势,但也必须做好“打铁还要自身硬”的准备。

回望历史,丰田、本田、宝马、奔驰一直是把美国市场的突破,作为自己国际化的起点,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社会制度,相同的价值观,不存在所谓的壁垒问题。然而即使这样,本田和丰田,现代和起亚等,都遭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多次捶打。

而只有改变环境、蓄势待发,才是真正的“强者”风范。

中国汽车出口量确实成为了世界第一,但随之而来的除了各种恭维声之外,还有更加残酷的市场考验。比如郭登礼说到的本土化制造问题,贺球辉提及的国外营销、品牌树立问题,以及徐锋提到的出口同质化问题……

换言之,中国汽车在产能储备、新能源的发展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甚至凭借这种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向全球市场输出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但这种“空窗”红利,正随着疫情的全球放开,以及全球汽车集团重新all in到电动化和智能化,逐渐削弱。

毫无疑问,残酷的竞争将不仅仅在中国市场展开,同样还会在他们更具优势的美国、欧洲、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的阻击战。这是新旧王位更迭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汽车通往伟大的必然之路。

事实正如卫金桥所说:“如果在本土市场,我们仍然深陷于价格战,深陷于内卷,深陷于没有利润情况之下的生死搏杀,这对于整个产业链的破坏是非常大的,而外资品牌会在2023年、2024年、2025年利用自己的产品研发进步,与中国电动化的优势形成正面的碰撞。”

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考验中国汽车出口含金量的时候吧。

       原文标题 : 中国汽车出口,也要打价格战?| 直播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