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垂直整合陷阱:特斯拉和比亚迪,一般人还真学不会

2023-09-14 11:55
电动大咖
关注

02

垂直整合之殇:被活活逼出来的本事

2011年,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被问到“怎么看比亚迪”,还没等主持人说完,他就忍不住笑场,然后直言不讳地说道,“你见过他们的车吗?”“他们没什么技术”,言语之间充满了嘲讽与不屑。

然而,10年后,情况发生了巨变,特斯拉与比亚迪殊途同归,在巅峰相遇,并展开了残酷的正面竞争,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史蒂夫·卫思力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说,比亚迪是目前特斯拉唯一一个真正的挑战者。

尽管两家公司几乎在每个方面都是相反,但是二者却在垂直整合这一模式的选择上出奇地坚定。

从马斯克接手特斯拉开始,目的就是开辟智能电动车市场,没错,身处硅谷最前沿的马斯克,早就看到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要知道,特斯拉在2012年就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特斯拉作为先发者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作业可以抄,什么都要自己摸索,自己证明“可行性”。燃油车供应体系帮不上忙,自研大量关键零部件成为必由之路。

比如,特斯拉是第一个用圆柱三元锂电池制造汽车的公司。2008 年,特斯拉用超过 7000 节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组装成了 Roadster 的电池包,如此做法猛然间引爆了舆论,而这么做绝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当时的主流汽车电池方案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达不到特斯拉的要求,实属无奈之举。

又比如,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时,特斯拉曾经与 Mobileye 合作,但是Mobileye拒绝修改自家的供应方案,极其傲慢的态度惹恼了马斯克,特斯拉很快与Mobileye一刀两断。2016 年,特斯拉开始组建团队自研自动驾驶芯片,3年后推出了自家的FSD芯片。此外,特斯拉还自研功率半导体,另辟蹊径采用碳化硅路线。最终二者结合的产物,就是特斯拉完全不同的自动驾驶方案——基于AI大模型的“端到端方案”。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2012 年,特斯拉发布新车Model S后,开始大规模自建充电网络,当时美国市场没有符合特斯拉充电倍率要求的供应商。

可见,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是被倒逼的,作为行业的开创者的特斯拉,走上垂直整合之路,是活生生逼出来的。

而2003年开始造车的比亚迪,相比特斯拉,更加务实。在耗资2.7亿人民币收购秦川汽车,获得造车资格后,比亚迪没有直接上手电动车,而是先做了燃油车,因为王传福清醒地意识到,先活下去最重要,“电动车在5年内不会给比亚迪带来任何利润”。

而作为老行业的新玩家,比亚迪在进入燃油车市场后,面对一个个铜墙铁壁般的车企巨头、供应商时,猛然发现,如果遵循以往的造车路径,向供应商大量采购,自己只做少量核心部件和最后的组装,也是一条死路,因为成本过高,利润将会像刀锋一样薄。

要知道,当时燃油车的关键零部件几乎由博世、大陆等海外大型 Tier 1(汽车一级供应商)垄断,报价颇高。比亚迪最初向博世咨询采购刹车系统时,对方报价 2000 元 / 套。而比亚迪后来推出的第一款燃油车 F3 定价不到 8 万元。

怎么办?只有自己变成Tier 1。这也成为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的起点。

比如汽车模具,作为每条装配线都需要的标准,它规定了车身、汽车零部件的规格。王传福以此为突破口,

典型代表之一是汽车模具,这是生产汽车时,每条装配线都需要的标准 “模子”,规定了车身、汽车零部件的规格。当时大部分车企都向供应商定制模具,王传福在这里看到了突破口。2003 年7月,购秦川汽车的同期,比亚迪还收购了北京的一家汽车模具厂,开始自研自产汽车模具。当时比亚迪造一套模具只要 8000万元,而竞争对手要花超过2亿元。

突破后,王传福接受媒体采访时,骄傲地宣称:“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 30% 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三洋,汽车(模具)有 400% 的成本优势,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

以模具为起点,比亚迪将此成功经验不断复制到汽车电子、注塑内饰件、车灯和油漆等零部件业务。到 2010 年,比亚迪旗下的零部件厂超过 100 家。除了玻璃、轮胎等,比亚迪几乎自己制造了所有汽车组件。

终于,2006 年,比亚迪第一款燃油车 F3 上市,售价7.38 万,只有丰田卡罗拉的一半。上市半年后,F3 月销量就突破 3 万辆,创下当时自主品牌单车型月销记录,给比亚迪带来 16.5 亿元的营收。

此外,早在2004年10月,比亚迪就成立了半导体业务,自研功率半导体。如今,比亚迪功率半导体占其电驱动系统成本近50%。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更加强悍,王传福在2019年将旗下零部件部门整合为弗迪系公司,一方面自产自销,另一方面则向市场开放。弗迪电池就释放豪言:“几乎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谈合作。”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特斯拉。

总结而言,特斯拉和比亚迪强悍的垂直整合,都是被活活逼出来的本事。尽管如此,但二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比亚迪更加偏向实用主义,更脚踏实地。王传福会根据多种已经验证的技术,再小心翼翼地开发一些新技术,进行“组合创新”。王传福曾说:“一款产品的开发,60% 来自公开文献,30% 来自现成样品,真正的创新可能只有 5%,比亚迪要用非专利技术做组合创新。”

而特斯拉看似天马行空,敢于赌不确定性的技术方向,但实际上,马斯克的内心非常笃定,这源于马斯克的 “第一性原理”,他认为做成一件事,需要摒弃过去的经验,回到原点思考,而只要这件事在物理原理上是正确的,就一定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换句话说,物理学才是第一生产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