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想进欧洲不容易
今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理由是捍卫遭遇“人为压低价格”挑战的欧洲汽车产业。 近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已通过抽样方式确定对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三家中国车企启动反补贴调查。
靴子落地,比亚迪、上汽和吉利似乎也早已料想到会被“抽中”。10月27日,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即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吉利将积极配合欧盟的反补贴调查。
而比亚迪则早在所有中国车企向欧盟提交问卷阶段便已经回应,称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了反补贴调查,但是比亚迪将继续推动公司在欧洲实现强劲增长。上汽有关人士则对《广州日报》记者表示暂无回应。
三家车企的回应都较为“淡定”,一方面,可能因为“欧盟反补贴调查”这一消息来得并不算突然,行业和车企都早有应对;另一方面,欧盟这招对“比亚迪们”的影响,似乎也没有那么大。
1欧洲车厂扛不住了
何谓“反补贴调查”?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车企在国内获得政府给予本国生产者的补贴,让其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但在其他国家看来,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这就是反补贴调查的由来。
据财新报道,此次反补贴调查将分“三步走”,首先,需要确定产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得到了补贴;其次,这些受到补贴的产品是否对欧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了损害;第三,决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最终的调查结果无非三种可能,一是查不出重要补贴,调查结束;二是虽有补贴但不至于给欧盟汽车产业造成伤害,不采取任何措施。但欧盟“轻轻揭过”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业内人士均认为,反补贴调查的结果大概率是以上三家车企将根据各自的补贴“承担个别责任”。
虽然调查尚未启动,但结果似乎已经摆在了台面上。早在今年年中,国内汽车行业对此已有预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欧盟大概率在下半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起“双反”调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仅是反补贴调查,后续欧盟随时还可能再发起反倾销调查。之所以先发起反补贴调查,是因为反倾销调查更加复杂,欧盟方面需要准备更多资料。
欧盟如此着急,也是有原因的。2022年,中国出口欧洲新能源车数量达54.5万辆,相比2020年增长6.5倍,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量在汽车总出口量中的份额,从2017年的19%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39.1%。
目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都将欧洲作为出海的“首选站”,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较为成熟,德、法、英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都已经超过了30%,瑞典、挪威、芬兰等北欧城市的渗透率更达到了50%-70%。
其次,从政策层面来看,欧洲的绿色环保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今年初欧盟更宣布将在2035年完全禁止生产和销售燃油车,这也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但欧盟国家显然并不想只为中国新能源车“作嫁衣裳”,曾经的汽车工业巨头,并不甘愿自己的汽车技术优势逐渐消失,更不愿意让出家门口的市场,而反补贴调查将能为欧洲汽车产业争取到更多转型时间。
但即便为欧洲车企争取到更多时间,欧洲车企就能造好新能源车了吗?这可能会是一个伪命题。
欧洲车企在新能源车技术上落后,一方面既有起步较慢的原因,但更关键的是在燃油车领域坐拥百年技术沉淀的欧洲车企,已是船大难掉头,一旦决定全面转型新能源车市场,那些在燃油车项目上的沉没成本将会成为车企的束缚。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欧洲车企的新能源车都被消费者吐槽“油改电”,因为这是最快速、最低成本的转型方式,否则要全面平衡传统车和新能源车市场,将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立即试用>> 燧石技术,赋光智慧,超越感知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参编单位征集中立即参编>>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2025年3月抢先报名>> 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