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崛起!中国车市驶入“3000万辆时代”

中国汽车产业的2023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乘用车、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等多个细分市场的数据刷新历史纪录。

中国车市“3000万辆”的天花板,终于在2023年突破了。在为这一历史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仍应保持清醒,看到背后的代价和隐忧,看到“增产不增收”的新能源车企,看到打破价格战底线的传统燃油车,看到低于2017年峰值的乘用车内需,以及外部环境国际政治形势严峻,内部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加重等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同时还要理性看待“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我们深知,只有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的未来,才是汽车产业的共同利益和追求。

总量创新高

首破3000万辆,15年蝉联全球第一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里程碑,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壮大与崛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至此,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回望15年前的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从此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下一个千万辆用时仅四年。我国汽车产销量于2013年突破了2000万辆大关,并于2017年达到阶段峰值——2888万辆。彼时离3000万辆仅一步之遥。

然而,这一步之遥却走了漫长的五年。期间,还于2018年出现了历史首降,并由此开启了“三连降”下行周期,我国汽车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

这一个千万辆用时十年,终于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再次破局。创纪录的3009.4万辆,其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厚积薄发。(见图表1)

图表1:2000-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走势(含出口)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八大积极因素支撑我国汽车市场2023年跨越3000万辆新台阶。

一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使得消费信心逐步提升,在增强消费者购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

二是国家和地方重视汽车消费,多项促进汽车消费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拉动了汽车需求;

三是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超过预期,2023年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7%;

四是三年疫情积压的消费在2023年强劲反弹,汽车市场周期性恢复,民众需求抬升;

五是十年前购买的汽车已进入更新期,新老赛道切换带动新能源汽车换车潮,换车周期提前;

六是整车降价竞争拉动消费,2023年国内车市价格竞争激烈,传统燃油车降价带动新能源汽车降价,整体降价刺激了消费;

七是厂商主动降库存,并通过二手车和租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八是楼市、股市等投资渠道不畅,反过来刺激消费需求,拉动汽车销量增长。

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3000万辆的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制造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成熟度。

与2017年的阶段性峰值相比,2023年的数据蕴含了质的变化,即新能源汽车的“狂飙”,从2017年的不足80万辆飙升至2023年的949.5万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与智能化产品得到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平比10年前高了一大截,在全球已经位列领先阵营。

付炳锋认为,中国汽车实现质变,首先得益于国家战略引导,一系列前瞻性政策为今天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凭借新能源汽车的壮大,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升温。与此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国家高水平开放举措,为企业“走出去”打通道路、创造机遇。而中国汽车企业紧紧抓住了历史机遇,以创新驱动,拼搏努力,厚积薄发,迎来全面崛起。

中国品牌创新高

份额首次过半,牢牢掌控半壁江山

在多项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中,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尤为亮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为56.0%,创历年新高。

多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始终徘徊在四成上下,甚至连45%都难以逾越。真正的发力是从三年前开始。在又一次的触底反弹后,从2021年的44.4%,到2022年的49.9%,再到2023年的56.0%,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就像开挂了一样直线上升。

这意味着,自主品牌已经从曾经和德日系的三足鼎立,变成了掌控超半壁江山的一枝独秀。(见图表2)

图表2:2008-2023年国内乘用车分系别市场份额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看出,中国自主品牌近三年的上升周期,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曲线高度一致。可以说,中国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是互相成就的两大细分市场,谁也离不开谁。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产品的市占率已高达49.9%,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则有80.6%为中国品牌所贡献。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尽管汽车出口的体量仅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半,但其对中国品牌的拉动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得益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加持,近三年来中国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速度在加快,带动汽车出口量实现“三连跳”,而这个出口量也是计算在中国汽车销量中的。

中国品牌之所以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中国品牌主流的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转型速度明显要快于合资品牌,每年中国车企都推出大量的车型,这些车型价格并不高,性能也非常好,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中国品牌在产业链方面做得也不错,像比亚迪现在的产业链非常完善,能够把成本降下来。“这都是中国品牌经过不断地积累、磨炼,来提高自己市场竞争力的非常好的表现。”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展露出全面崛起之姿。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而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以比亚迪、广汽埃安、蔚来、理想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在逐渐改变国内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

接下来的2024年,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自主品牌的行业内部竞争将愈演愈烈,同时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的国产替代有望于2024年加速进行,并逐步从10万-20万元的中端市场向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进行替代。

新能源创新高

距千万辆一步之遥,9年蝉联全球第一

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蓬勃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跃迁的制胜法宝。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几年来高速发展,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渗透率达到31.6%。

如前文所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脉络与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高度一致。在经历了2021年和2022年的翻倍增长后,终于在2023年站上一个新高度,离千万辆仅一步之遥。尽管在愈发庞大的基数下,增速出现放缓趋势,但37.9%仍不失为一个高增长数字。(见图表3)

图表3:201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可以说,成就“3000万辆”的,是新能源汽车。凭借“换道超车”的战略魄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领跑者的姿态。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以吉利、长安、广汽为代表的传统自主车企也在快速提升,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汽车高歌猛进,蔚来、零跑和小鹏小步快跑。

产业链建设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聚集国内外企业超过千家,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涵盖基础材料、零部件、整车等全链条。其中,我国已成为驱动电机最大的生产国,中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的74%。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成为支撑全球汽车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建成,在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方面会发挥更大作用。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新近于2024年1月11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5%的目标不难实现。

付炳锋预计,在国家大力促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下,可以预见我国汽车产业将朝着深度电动化方向发展,规模庞大的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将要被全面激活。

未来已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新赛道,必将释放新能源汽车创新创造的巨大空间。百舸争流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潮头,中国力量备受瞩目,值得期待。

出口创新高

接近500万辆,问鼎全球第一成定局

世界和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用实干和行动抓住了世界。

连续三个年头,我国汽车出口创下三个新高,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0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中国汽车出口在2020年前处于稳步发展期,长期在百万辆级波动;2021年起步入跃升期,相继突破200万辆、300万辆,2023年更是接近500万辆,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加速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进程。(见图表4)

图表4:2008-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如果不出意外,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几乎已经板上钉钉。截至本文发稿前,日本2023年的汽车出口数据尚未公布(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预测约为430万辆左右),但其2023年1-11月的出口量仅为399万辆,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称,“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数字(日本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不会超过中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认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整体来看,有将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汽车企业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成绩。”

许海东进一步总结道,“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过,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付炳锋提出要理性看待“中国成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他表示,“中国汽车出口表现越来越亮眼,的确容易引发媒体关注,这是对中国汽车的一大鼓舞。但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汽车出口数量是按照属地原则来统计,其中也包含了外资品牌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的汽车数量。所以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际上,中国汽车全球化步伐较晚,近年来才大规模地走向国际市场,中企的海外布局和技术输出也刚刚开始。可以说,国际媒体对中国‘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这种身份定位,表达了它们对中国汽车进步成绩的认可,对中国汽车产品的接受。”

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在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其发展潜力不可小觑。标普全球汽车大中华区轻型车分析总监陶杲提出忠告,短期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优势明显,可以弥补高关税的压力,但是长期来看,受到目标国政府的贸易壁垒和当地品牌的电动化发展,成本优势有可能减少甚至消失,所以中国车企要获得长期发展必须依赖全球产能布局。东风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洛川也建议,“出海”新时代,中国车企在输出产品的同时,应拉动技术标准和品牌认知的输出,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

2024年预测

“高处不胜寒”,预计小幅增长3%

2023年已收官,2024年已启程。在3000万辆之后,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50万辆,同比增长20%;出口量预计为550万辆,同比增长12%;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细分市场则与大盘基本同步,小幅增长3%-5%。(见图表5)

图表5:2022-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及2024年预测

图片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认为,2024年汽车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是宏观经济稳定复苏,回升向好;二是国家宏观产业和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我国仍然坚定不移地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三是汽车产业本身热度不减,围绕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给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是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二是本土汽车企业品牌力不断提高,海外需求旺盛,中国品牌继续加大国际化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三是汽车供应链基本稳定并保持高效,电池、电机等产业供应链保持领先,国产化芯片强势崛起。

伴随机遇而来的,往往还有风险和挑战。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一是中国经济稳定复苏的态势能否延续;二是民营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是否充足还要看“改善预期”的效果;三是在全球贸易政策的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下,海外是否还有机会市场仍不确定;四是厂家主动去库存和新渠道拓展的能力是否见效;五是价格的变化趋势仍不明朗。

针对2024年汽车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四点建议: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三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四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原则,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凝聚市场信心,提振社会预期。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崛起!中国车市驶入“3000万辆时代”,透过“历史新高”看车市脉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