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5,有良心的车企将率先倒下?

2024-12-30 10:36
路咖汽车
关注

经营不善的车企已经倒在了2024年的寒冬里,有良心的车企在2025将备受考验。

在一家零部件企业工作多年的艾瑞克(化名)最近非常烦闷,因为他所在的项目组今年接到了车企“降本”的要求,对方态度强硬,声称“如果不降价,我们就去找别的供应商。”无奈之下,艾瑞克的项目组决定把之前一直用的40多元一片的车规级芯片,换成另一款稍次一点的品牌,芯片成本立马减半。

该类型芯片在新能源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上都有运用。“对功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芯片品质不一样了,时间长了会有什么影响,没人说得准。”艾瑞克无奈地表示,“我们还算有良心的,换一个方案还是会用车规级芯片。据我了解,有些车企只在出口的新车上用车规级芯片,国内卖的车根本不用,这样下来,一辆车就能节省出不少成本......”这两年来,艾瑞克时常感慨,做汽车零部件的朋友都破防了。“都在卷成本,利润被压缩到极致。”

自2024年7月到现在,主管部门三次提及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可车市价格战似乎没有终结的迹象。甚至有很多车企大佬将2025年看作是决战之年。或者换句话说,还能不能留在牌桌上,就看2025年了。

2025年,车企会使出什么样的招数留在牌桌上,每一家都有不同的底牌。可以遇见的是,20万乃15元以下的市场,将进入更残酷的厮杀。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就更需要看仔细了。因为,说不好哪家车企会像极越一样突然停摆。

考验车企的良心

“车规级芯片并不是法规强制要求实用,而且用便宜芯片替代也能实现一样的功能,只不过,失效率和不稳定性会大幅提升。”艾瑞克解释道,通俗来说就是,买车后一年两年可能看不出差别,三年五年后,故障就会显现出来。

而一辆车有上万个零部件,芯片的减配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好在我这个项目不属于安全性部件,要不然,真的是跟良心做斗争。”艾瑞克叹气道,消费者乐见的新车价格越来越便宜,背后都是无数个“流血”的供应商。

有很多车企高管在公开场合,将新能源车价格下降归结为电池成本的下降。一位国内电池厂商的工程师透露,虽然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在不断下探,但更多时候,成本的下降是人为因素。他举例道,现在充电技术已经从200V升级到了800V,但是连接件几乎没有过去的镀金导体了,能用镀锡导体的就不错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电压更高了,连接件性能更差了,以后电池就只能整包报废了。如此种种,最后成本会被转嫁到消费端。”

如此之类的种种,都是消费者在选车和买车的时候感知不到的,因为它既不直接影响性能,也不影响操控。甚至因为成本的降低,消费者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高的配置。对于车企来说,靠对成本的压缩,拉低售价提高竞争力,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没良心的企业乐此不疲,有良心的企业为了生存只能被迫加入,最终殊途同归。

我们能预见,2025年,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车企将进一步被淘汰。比亚迪有7.98万元的秦PLUS,吉利就准备推两款8万元以内混动车型接招。不难设想,如果第三家车企,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同级混动新车还卖到10万元以上,基本相当于主动放弃了这一细分市场。

没有强智驾的车不好卖了

4个月前,起售价11.98万元的小鹏MONA M03正式上市,让小鹏跻身月销2万辆的俱乐部。小鹏MONA M03的成功印证了“低价+AI”在消费市场是多么大的杀器。在这之前,起售价15.99万元的深蓝S07,搭载华为的乾崑智驾ADS SE,率先将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带到20万以内。

2024年买到的新车,高配已经可以实现追求L2++++自动驾驶的功能,等到了2025年,同样的价格消费者将享受到更高的配置。或者,同样的配置将下放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正如何小鹏说,没有强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都开始难卖了。到了2025年,如果一家车企还无法把高阶智能驾驶带到15万级别的车型上,可能意味着要告别主流市场。

对于燃油车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以上汽大众为例,主力燃油车型,途观L Pro、帕萨特 Pro均搭载了大疆车载深度合作的高阶智驾方案,并且在消费市场推广“油电同智”的理念。可见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选择购买哪种动力形式,智能化已经成为重要的购车参考项。

把高阶智驾普及到更低价格的更多车型上,已经成为明显的趋势。路咖汽车前不久独家报道了,上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计划用华为方案重启内部代号为ES37的新车项目。这款命名为飞凡RC7的中型纯电SUV在今年5月公布了申报信息,这款中型纯电SUV,在搭载华为方案后,为避免与其他上汽子品牌车型定位冲突,售价大概率会在15-20万区间。

甚至还有像比亚迪这样的激进派,要把L2带到10万以内的车型......种种迹象与趋势都表明,在智能化上不管是坚持自研还是寻找外援,如果一家车企不能把高阶智能驾驶带到主流价格区间,它在2025年会举步维艰。

2025,产品定义为王

没倒下的车企都是相似的,倒下的车企各有各的不幸。

仅2024年这一年,前后就有高合、哪吒、极越暴雷,他们或停摆或出局或前途不明,让人惋惜的是,哪吒汽车曾经还进入过新势力销量排名的前三名。

俗话说,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从失败的案例身上,几乎都能发现价格定位、产品定义的失误。

极越的夏一平曾评价,能与极越07对标的是特斯拉没有造出来的Model 5。他形容为“全面的创新”,而这种创新也违背了传统的用车习惯,比如,按键式开门设计,按键式转向灯,甚至取消了换挡拨杆。因此也招来吐槽,有业内人士评价“像不懂汽车工程的人攒出来的车。”

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借助华为之手,重新定义下一代产品。

前不久,广汽与华为官宣合作,将联手打造一个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除了采用华为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之外,双方还将在产品定义之处深化合作。近期也有消息传出,飞凡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中,华为重点帮上汽做主流车型的产品定义和营销。

当然,车企做产品定义并不是非华为不可,只不过,鸿蒙智行模式的成功,印证了华为在这方面的能力。最近,阿维塔宣布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又HI升级为HI PLUS,双方在品牌、技术、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

就像高阶智驾,有能力的车企坚持自研,能力欠缺的引入外部供应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消费者只关注,最终推向市场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就像倒下的高合与极越一样,市场没有耐心去等待一个新品牌成长壮大,因为,可以选的实在是太多了。

写在最后

2025年,国内车市大概率依然逃不过“内卷”,有良心的汽车从业者,依然会面临“底线”与“生存”之间拉扯的煎熬。这种情绪的蔓延,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我经常与一线员工打交道,如果他们对于企业没有认同感,一定会在生产线上制造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一位来自合资车企的资深工程师透露。

比起“极越之后谁会在2025年倒下”,更值得外界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如何进入正常的优胜劣汰,而不是内卷式恶性循环。

作者丨张凌霄

       原文标题 : 2025,有良心的车企将率先倒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