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苹果不同,小米将采用收购或至少控股的模式进行代工!
“小米走的是苹果的模式,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而生产却采用代工的模式,但与苹果不同,小米采用的是新型的代工模式。”3月30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关于小米造车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
愉观车市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与苹果的代工模式不同,小米将采用收购或至少控股的模式的模式进行代工。
这位知情人士向愉观车市透露了至少两三家与小米洽谈过的车企,但之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长城并不在此列。而之前被提到的众泰也是小米造车洽谈过的代工对象之一,只是因为众泰错综复杂的债务关系,小米没有选择。愉观车市了解到:小米有一家谈得非常深入的代工企业,且计划对其控股,但目前尚未定论的主要原因是卡在估值上。
新势力造车第三波科技公司来势汹汹
虽然雷军在3月30日公布了小米的造车计划后,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但小米造车也可以说在意料之中。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三个阶段,大概可以这么分:第一个阶段是在2014年由蔚来汽车掀开的,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在特斯拉的引领下,业外资本开始进入汽车行业。虽然来势汹汹,但几乎每家都是没谱的,没有资金需要依靠融资度日,大家谁也不知道谁能胜出,也不知道谁会躺在前行的路上,再也起不来。这一阶段,有走出来的的,但大部分是依然在彷徨和挣扎甚至倒在路上的。
第二阶段是房地厂商开始进入汽车行业,虽然各个都不差钱,但更多的是造车使他们变得更有钱。比如恒大,车尚未造出来,但股市已经创造奇迹。这也让人傻傻分不清,他们是真造车还是打着造车的幌子在股市讲故事。
第三阶段,就是由科技公司拉开的,除了华为路径尚不清晰,小米、BAT、苹果,纷纷采用合作合资的形式,计划造车。
科技公司纷纷进入造车领域,本质上也说明造车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了。就如同李书福当年提出“车是四个轮子加一张沙发”一样,造车难度也大幅降低,这也使我们看到时不时有新造车公司冒出来。
而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把核心技术掌握,造出车并非难事。这与小米家电是一个道理。小米所要打造的是自己的品牌和定位,可以说与代工厂是谁没有本质的关系。消费者买的是小米而并不一定会关注背后的代工厂。如米家互联网空调是由长虹代工,而米家的空调是由一家小厂代工的。
雷军的“不惜一切代价”认真也是无奈
雷军将造车比作自己“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有孤注一掷的豪气。他表示,小米自1月15日起开始调研造车,75天间历经85次业内拜访,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开了2次董事会,才最终决定要造车。
雷军为了造车也将压上“一切身价”。
30日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已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将为此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资金方面,小米计划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
雷军表示,截至2020年底,小米公司现金余额有1080亿元,小米“亏得起”,此外目前小米拥有超过一万人的研发团队,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这些都为小米造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应该说造大家能用的车现在已经没有技术壁垒,如果20年前我们不会造车。造手机是1加到10,造车是1加到100,复杂度提高难度本质上一样。虽然适应复杂度的加大,需要一个过程。但肯定能完成。”业内人士表示。
但造车容易,卖好车却并不见得。相比于其他,小米造车确实有其一定的优势,但真正的优势并不在于资本。
如果从资本上看,小米的资金远远抵不上房地厂商以及汽车行业有着多年积累的所谓“传统车企”。但,相比较,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 明显的优势在于:第一,理解用户,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树立新品牌,是小米的长处。这意味着小米的产品能恰到好处针对性研发。第二,虽然从汽车行业的角度,这个行业是成熟的,但是,现在出现电动车新的市场,而在全新的市场中树立新品牌可以缩短时间,成功的机会也更多。
但反过来,小米本身就是做万物互联智能硬件生态的,抢占未来贴近用户的高频应用场景入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为了这个战略入口,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付出了一切代价是否能如愿,也很难说。
目标远大,但现阶段市值管理大于实际
按照雷军的说法,未来小米汽车的计划是要作为“全球第一”。小米汽车能不能做到全球第一,这是后话。
调研机构IDC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家居Top3厂家出货量份额,此中小米以16.3%的环境趋势份额位居第一,排在第二的划分是美的(11.3%)和海尔(9.8%)。
也就是说,目前小米在智能家居中市场份额占第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智能家居目前所占份额并不高,第二与智能家居不同,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竞争远远高于智能家居领域,而成熟的竞争者也更多,小米汽车,充其量只是一个有实力的后来者。
“这个热闹现在不太容易凑了小米如果凭创新,避开挤成一团的汽车市场,另辟蹊径,比如房车,个人出行器等,有机会。”美国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终身教授陈玉宝认为。
而如果从进展来看,小米汽车从宣布到真正上市,还需要两三年后的时间,而在此过程中,智能电动汽车集体爆发,高中低端全线布局,留给小米的空间又有多少。所以,雷军高调发布造车计划,从现阶段来说,我们暂时可以把它定义为市值管理的一个行动。
从资本层面看,至少证明越来越多的IT大佬和资本大鳄认同智能汽车是下一代万物互联时代最重要的入口这个逻辑假设与判断。
与此同时,小米造车也将进一步推到科技公司造车的多米诺骨牌。科技公司将更加清楚看到:通过做不同的产品,可以创造更多与用户链接并建立信任的机会,然后匹配一个曲线竞争战略把用户在其他领域变现。
这也将驱动越老越多的科技公司去推进其造车计划,形成一波集体的条件反射,甚至包括华为的任正非也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果真的是个机会呢?从理论上,谁也不敢去犯这个“不作为”的战略错误。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