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难求!疫情催火的无人车市场还有哪些机会?
02 走过技术验证期,自动驾驶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疫情正在推动着各行各业走向无人化、自动化,但疫情对于自动驾驶企业来说,是危中有机,迎接变化。
尽管驭势科技一部分项目计划不得不延迟,但疫情隔离需求,导致方舱、社区场景对配送车的需求旺盛,间接带来了配送小车市场的爆发。
目前是一车难求,此前驭势科技生产的库存也瞬间被清空。
另外还有一些客户会紧急联系到驭势科技,一度刷新了签单的成交速度记录。
当下,自动驾驶走过了技术验证阶段,走向了商业化落地的阶段。
自动驾驶带来的价值是多方多面的,大量实体经济产业正在因自动驾驶技术获益。
不管是算账角度还是省钱、省管理,又或者是保障安全和提升企业品牌的角度,都在推动着客户需求的觉醒。
算账角度,以驭势科技的车辆为例,目前一台车可以在客户的生产线中跑23.5小时,可以替换一天三班的两组人,也就是至少3~4个司机的费用。
按照每年10万的成本来算,三年大概可以为客户省下120万的成本。
人员管理上,由于作业环境恶劣,年轻的司机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企业招工困难。
AI司机就可以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就是帮助客户“省管理”。
安全方面,AI司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知疲惫”。
尤其是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面临停产停工问题的矿山场景,AI司机应用后人员安全问题将大大减少。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红海下,各家厂商的企业路线选择也各不相同。
有的企业选择走专项场景从港口、矿山、物流等方向发力。
而驭势科技注重一站式能力,强调快速适配能力。
各行各业都需要无人驾驶,驭势科技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快速适配各个行业。
在对具体场景的落地顺序上,驭势科技会考虑出错成本、是否刚需和市场容量三大要素。
驭势科技从小车、特定场景做起,是考虑到该场景的试错成本较低且可控。
考虑“是否刚需”,换句话说,就是去考虑它到底能不能成为一门生意?对于客户来说是否算得过来账?
最后,科技感正在成为企业们的关注重点,科技感正在为企业品牌塑造新的价值,通过无人车来营造科技感也已经逐步成为刚需。
对于我们来讲,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这就是为什么驭势科技在物流场景下应用特别的广,但这个选择也不一定是一个很完美的选择。
市场容量也很好理解。
对于厂商来说,每适配一个车型都要花费很多精力、人力和成本。
如果适配一个车型,只卖出去两辆车,肯定是不划算的。这就是我们落地顺序的考量。
03 商业化落地挑战重重,需借工程化能力破局
尽管很多行业的需求已经觉醒,自动驾驶商业化依旧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商业化落地的阶段当中,面临的挑战往往并不来自于自动驾驶技术本身,而是来自客户千行百业的场景,要求厂商能够快速适配各种车型的同时还要快速适配多种场景。
技术上,大家都在致力于将系统做得能够适配任何车型,让其具备如避障、自动驾驶等基础能力。
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真正的产品具备解决各种各样工程化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物流AI司机和轿车AI司机所处理的任务复杂度是不同的,物流AI司机不仅要实现无人开车,还要进行货物交接。
因此驭势科技也开发了如自动脱挂钩、自动甩挂等自动化交接手段;
在货物通过AGV、无人叉车送到托板上后,通过无人物流车的甩挂技术找到托板,以自动化技术把托板带到目的地的规定位置,这样才是完成了一个完全无人化的产线。
再比如大雨大雪大雾等极端环境下,我们的产品不能停止运作的机场、厂区物流里边,如何实现远程脱困?如何保障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产品的工程化能力。
只有解决了工程化的问题,才能够真正为客户产生价值。
这也是厂商在将技术商业化落地时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
工程化的问题解决了之后,还有管理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无人叉车和人工叉车共同运作的时候,如何制定新的规则?
在园区内,没有交通指挥规则,但依旧需要有序运作。
这就要建造一套管理流程,和客户约定严格执行才能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
商业化落地很难的原因是: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还要去解决工程问题,比如管理问题,流程问题,这个东西才能用起来,否则这个产品其实是不具备商业价值的。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直播中立即观看>> 【线上&线下同步会议】领英 跃迁向新 年度管理者峰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