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又一造车新势力濒临倒闭,二线新势力淘汰倒计时?

2023-04-06 10:50
1号车盟
关注

大约5、6年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造车新企业,它们紧抓时代的风口,进入新能源行业,召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新车发布会,虽然还没有造出新车,但是,游侠汽车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种新的造车模式——PPT造车,这一颠覆式的“壮举”后来也被乐视老板贾跃亭继承并发扬光大。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彼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新能源汽车这一创新,因为相较于燃油车,电车的限制太多了。

但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言,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到现在,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超76万辆,市场渗透率为28.7%。这样的事实显然证明了,新能源汽车确实是一个风口,不少企业“乘风起飞”,比如已经上市的蔚小理。但是,当年那么多企业宣布进军新能源,如今却只有寥寥几家被人叫得上名字,那些被人叫不上名字的“新势力”怎么样了呢?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一探究竟。

说一个最近的例子,就在3月30日,天际汽车(长沙)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称,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虽然通知上称部分岗位停工,但是这也意味着距离真正停业没有太远的距离了。

还有就是同样陷入停工欠薪传闻风波的威马汽车,近日也被曝光40亿的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其创始人沈晖也曾悲壮发声,“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但是“像牲口一样”就能活下去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除去举例的这两家,还有更多的二线新势力车企在垂死挣扎,但是在经过3月份的降价冲击之后,可以预想到,一场更大的“倒闭潮”或将或者在它们身上上演。那么,这些与蔚小理同期进入新能源赛道的车企会越来越式微呢?在小编认真分析总结后,发现这些二线新势力车企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缺点。

创新能力缺失,企业发展受阻

首先就是二线新势力的相较于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造车新势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往往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和领先。

然而,很多二线造车新势力并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和资源,只能依赖于外部供应商或合作伙伴提供的技术方案和零部件。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成本和风险,也限制了产品的创新空间和差异化程度。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方案和零部件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导致产品失去优势和吸引力。

用户体验失分,质量服务难保证

其次是用户体验不佳,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稳定。用户体验是造车新势力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与传统汽车企业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很多二线造车新势力并没有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而是过于关注产品外观、配置、价格等因素。这样导致了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缺陷,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由于渠道建设不完善、服务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很多二线造车新势力无法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口碑传播。

例如,威马汽车在2020年9月至10月就接连发生了4起自燃事件,而后在21年与22年又发生了几起自燃事件,可谓是“卖得不多,烧又不少”,而对于接连发生的自燃事故,除去开始召回部分车型后,到后来,威马方已经不再正面回应,这样的售后服务,企业逐渐没落就是必然发生的事了。

细分市场过窄,竞争力难提升

最后就是细分市场过窄,目标用户群体有限。由于二线造车新势力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不足,很难在主流市场与头部品牌和传统车企竞争,因此只能选择一些细分的市场或用户群体,试图打造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陷入了一个小众的市场空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这些细分市场或用户群体也不是没有竞争,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升级,这些细分市场或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也会发生变化,二线造车新势力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就会失去原有的优势和市场。

比如,我们不太常见到的高合汽车,主要产品是超豪华电动SUV,主要针对高端、奢华、个性化的消费者。诚然,高合汽车在整车用料上十分下本,例如全铝车身、碳纤维底盘、手工打造内饰等。但是,它的高价位与产品定位注定了目标客群较小,一旦有同类型产品、品牌出现,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可谓不大。

弱势加剧,市场竞争难抗衡

造车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二线新势力往往更难获得投资者和机构的青睐;其二就是产品力不足,正是因为没有创新力,它们只能生产一些平庸,甚至低劣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待;

最后就是市场竞争了,当前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阶段,除去头部新势力的崛起,还有传统车企的入局,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市场格局,在二线新势力没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想要盈利,或者说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写在最后

总之,二线造车新势力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想要“咸鱼大翻身”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也不是没有,只要能抓住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机会,再对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力,优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市场空间,寻求合作机会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说不定就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在目前各大厂商激烈竞争的时候,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的造车新势力能够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行业中生存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的面孔,比如雷军的小米汽车,自华为重申不造车以后,它已是最大牌的互联网造车,或者说是最可能冲上一线的新势力车企了,大家觉得呢?

       原文标题 : 又一造车新势力濒临倒闭,二线新势力淘汰倒计时?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