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路线之争,比亚迪完胜华为?

02

比亚迪,剑指王座

“2023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商。”

在华为陷入路线焦虑和内部矛盾之际,王传福驾驶比亚迪驶向“中国第一”的宝座。

2022年是比亚迪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在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汽车供应链扰动等不利环境下,比亚迪得益于一体化内供优势,不被外界采购“卡脖子”,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这一年,比亚迪反超一汽大众登顶国内乘用车市场销冠,并且击败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魁。

面对更加内卷的2023年,王传福喊出了保守售出300万辆,力争360万辆(比去年翻倍)的目标。

目前,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是上汽集团,全年销量为519.2万辆,去年12月份销售52.5万辆;而比亚迪位列第六。要想全年反超上汽,难度不小。因此有分析认为,王传福的“中国第一”应该是指到今年底的12月份的销量,这一目标更靠谱一些。

比亚迪如今的成绩得益于率先对三电技术的布局,并迅速实现产业链闭环,从电池、芯片核心部件,到动力总成、底盘、内外饰件等零部件,比亚迪都是自产自供。这种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在2022年尤为明显。

特别是“在10–20万的价格区间,比亚迪掌握定价权。”按照王传福的话:性能跟比亚迪差不多的,售价比它贵,性能比它差的,和比亚迪售价持平。

所以在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轨的初期,比亚迪和特斯拉成为最大赢家。比亚迪一季度销量超55.2万,同比增长92.81%。3月,比亚迪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装机总量达9.891GWh,直逼宁德时代

今年国内市场需求遇冷的背景下,比亚迪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意味着其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的策略,相当于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向市场提供了更可接受的高性价比的“标准化产品”,特别是成为10-20万区间的市场标尺。

以目前的规模优势,比亚迪一家独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它的低价优质可供应性很强,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定海神针”。比亚迪在行业早期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渗透,其价格优势也注定更受欢迎。

随着销量暴增,规模优势带来成本递减,涨价已经被市场接受。比亚迪单车均价提升,单车净利在去年底破万元,已经是国内盈利能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虽与特斯拉单车近6万元的净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在新能车产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双雄争霸的格局还会延续。

而比亚迪未来的隐忧,仍然在于大包大揽几乎所有部件的模式,这在我们此前的《比亚迪VS华为:新能源汽车隐蔽的路线之争》一文中已经阐述清楚。这种一家独大,封闭自循环的路线,最终恐无法带动整个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全面崛起,甚至可能有违共同富裕的大原则。

比亚迪一直在推进对子公司的拆分,包括动力电池、芯片等业务。分拆上市的社会化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但自供率太高始终是个问题。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计划此前就因为自供比例太高,而连续四次“中止”。3月29日的业绩会上,王传福也向外界透露:“比亚迪半导体上市计划不变,只是进程上有一些调整”。

他还提到,比亚迪整车增长不可能每年保持如此高增速,随着增长速度回归常态,未来比亚迪半导体依赖集团的比例会在适当时候降下来,届时将具备上市条件,“到时哪个市场有吸引力,就去哪上市。”

而此前,马斯克也出面辟谣,他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和比亚迪合作关系良好。有消息称,搭载刀片电池的特斯拉汽车已在测试阶段。

当然,马斯克此举有避免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考量,但不管如何,比亚迪外供的决心,乃至各种配件业务的分拆,还会更加激进。

03

未来之战

2023年以来,华为内部的各种动态,以及几位关键决策者的表态,让其内部积累的矛盾被公开化。

先是,3月31日,任正非再次签发“不造车”的命令,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业绩会上言辞激烈,痛批 “有些部门、有些个人和合作伙伴在宣传中滥用华为品牌 ,此事一直在查处过程中。”

次日,余承东激情发言,诸如“任总的路线错了,博世路线不行"。去掉“华为问界”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也会增加营销成本,但“我的领导有不同的意见”。

他本人在3月31日还发布了一条问界汽车全系将升级到HarmonyOS3的微博,配图中就使用了“HUAWEI 问界”的品牌,至今仍未删除。

当晚,他又在华为内部心声社吐露:" 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此后,有媒体爆料新任轮值董事长孟晚舟称,要求余承东改正错误,否则将可能被开除。但这一文章随即被删除。以任正非和徐直军的雅量,以华为容许多种路线试错竞赛的态度,余承东应该不会“因言获罪”。

但华为内部两派观点至今都没达成一致,且矛盾愈演愈烈。可以看出,任正非、徐直军对余承东仍然心存疑虑,还没有给予其彻底撒欢儿,放手大干一场的权力。同时也反映出,华为在汽车领域尚未呈现出从0到1的真正力量。

而华为的三种路线,目前看来均遭到各种困境。Hi模式几近陌路,北汽极狐基本失败,仅剩阿维塔苦苦支撑。

原本宣布采用Hi模式的广汽埃安AH8 项目,也主动“降级”,华为仅作为供应商参与其中。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就曾公开吐槽:“不仅是电池厂,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车企和华为的嫌隙又一次被摆上台面。诚如余承东所言,大厂商不愿和华为合作,而仅有小厂不那么在意灵魂,愿意接受华为“支配”。

但除了赛力斯,智选模式中的江淮、奇瑞,几乎不会像赛力斯那样,让渡更多的主导权。

就连“亲儿子” 赛力斯,也打起了小算盘,宣布推出新品牌蓝电,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混和HUAWEI HiCar 3.0车机系统,不再唯华为马首是瞻。

眼下,问界的困局,已经让华为陷入矛盾和混乱的“失焦”状态。

如今归根结底,华为汽车业务的成败就取决于造车与否。

这也就是余承东频频被压制,却始终不肯屈服的核心原因。在他看来,只有真正贴上“华为汽车”LOGO的汽车,真正自己下场造车,才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只是华为在被制裁之后,业绩已经大幅下降,而汽车业务仍需要投入巨大资金,尚且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也仅获得21亿元收入。

倘若此时高调造车,华为能否再次承受新一轮国际技术制裁的风险?

任正非如果就这个问题给出答案,那么一定是否定的。其早就在去年强调要让“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未来三年,华为要将“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每个业务都要去认真执行。

04

写在最后

华为VS比亚迪的路线之争,在新能车汽车时代到来的初期,比亚迪完胜。

当前,尚无深厚汽车产业经验的华为,还在苦苦探索和发育。就像当年,任正非面对张利华的建言,大拍桌子:“华为不做手机,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而就当张利华写离职申请的时候,任正非却决定启动手机项目。消费电子业务,让华为走向了新的巅峰。

眼下又是如此相似的一幕。

在新能源汽车的早期,比亚迪、特斯拉完全占据上风。只有当新能车成为主流,全社会对新能源汽车消费没有顾虑之后,多品牌、多业态、多格局才会呈现。

消费者们追求个性选择,一定是在对新能源汽车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之后的事情。到那时,宁德时代和华为的模式还会重新崛起。就像美国和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早期,福特、大众几乎一家独大,而到市场成熟阶段,百舸争流、万象竞逐的局面也会到来。?

本文系巨潮WAVE原创。

       原文标题 : 路线之争,比亚迪完胜华为?|巨潮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新能源汽车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