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赶在递表之前,聊一聊埃安的商业质地

2023-06-30 16:08
昭暄
关注

03—埃安的扭亏需要多大规模?

而现阶段,聚焦“A级+纯电”的埃安不得不承受其市场定位带来的负面效果——弱商业效益,埃安需要一个更大的销量来实现其规模效应。

以下我们试着回到产业常识层面,通过先行者的经营数据来分析、对比、推理埃安大概需要的扭亏规模和时间点。

当然,这只能够在逻辑推导的层面来估算,无法做到精准计算,埃安的公开数据如下:

以下将分三步走的逻辑推导过程,来预估埃安未来扭亏的大致情况。

【1】10万产能阶段

2021年埃安10万的产能利用率已超过100%,同年小鹏的实际产能也是10万,销量9.8万辆,基本上也算是产能拉满的状态,并且两者同属于纯电路径。所以,两家公司在经营数据层面上具备一定的类比性。

但差异的地方在于,埃安的单车价格约14万元,小鹏则为21.4万元,后者的高价格往往会形成较高的毛利率,2021年小鹏的毛利率为12.5%,这意味着埃安的毛利率应该要小于12.5%。

 2021年埃安的净利率为-8%,这意味着公司的费用率大概在20%的水平。这里需要参考两点内容来确认埃安20%的费用率,一是规模化成熟车企的费用率一般介于10%-15%,例如丰田、大众、特斯拉、以及比亚迪、长城等;二是类似于小鹏、蔚来、以及早年的特斯拉,在规模化之前他们的费用率(高研发、高营销)至少都在30%以上。

因此,2021年埃安20%左右的费用率具备合理性,那么其毛利率也将会比较接近小鹏的12.5%。

【2】20万产能阶段

2022年埃安的年均产能达到了20万以上,产销规模扩大了一倍,这必然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数据,这里选取特斯拉和理想在这一阶段的数据变化来做参考依据。之所以理想只选取了Q1数据,是因为2022年理想在下半年进行了大规模产线切换,全年数据有明显的噪音扰动。

通过上述特斯拉和理想从10万产能迈入20万产能阶段的变化,我们容易发现他们毛利率的变化不大,规模效应主要显现在费用率上,其中特斯拉的费用率下降了15%,理想下降了5%。

如此看,2022年埃安的毛利率也应该维持略小于12.5%的水平,但结合这一年行业的实际情况(电池材料涨了近一倍,车规级芯片也在涨价等)且埃安的车均价基本维持不变,埃安的毛利率大概会下降至5%~10%区间。

在费用率的变化上,特斯拉的研发强度明显要高于整个行业,所以埃安的费用率变化应该参照理想的变化情况,可能会有5%的费用率压缩空间,大概率2022年埃安的费用率应该介于15%~20%之间。

这会使2022年埃安的净利润率落在-5%~-15%的区间。这在一定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当年广汽董事长曾庆洪会吐槽再给宁德时代打工。

【3】40万产能阶段

2023年埃安的产能已经来到了40万,如果按照超负荷生产估算,实际能够生产至少超过50万辆。

那么意味着合理的参照系就只有特斯拉一家,而比亚迪的发展路径由于其横跨燃油车、混动车、纯电车三种技术路径,并且早在燃油车时代其产能就已经超过40万,所以其历史数据并不适合作直接参照。

如图所示,2019和2020年是特斯拉年产能突破40万的时间段,其毛利率在2019年出现下滑,原因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期的投资规模在150亿元左右(20多亿美元),并且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所以对毛利率会出现短期负面影响。

但整体从20万产能至40万产能已经对毛利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2020年特斯拉的产能已经拉满至50万,包括当年上海工厂的25万产能。

按照特斯拉的发展路径,2023年埃安的毛利率应该会受到产能扩张和产能爬坡的负面影响。

但实际情况是:埃安第二工厂在2022年10月已经开始投产,按照销量看,从2023Q2开始其第二工厂(设计20万产能)也已经拉满产能,所以对2023年其整体毛利率影响有限;

并且由于背靠广汽,第二工厂的实际投资额只有18.1亿元,摊销成本对毛利的影响也比较有限;

2023年的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也出现较大缓和,这对毛利率将产生正面影响。

综合看,2023年埃安的毛利率将在规模效应的加持下出现大幅回升,但考虑到单车价格的限制,其毛利率应该介于12.5%~15%的区间。

此外,规模效应也将继续改善其费用率,2023年埃安的费用率可能会在15%左右。

所以按照上述三个阶段的逻辑推理和对比,理论上,埃安在2023Q4有机会能够实现首个季度盈利。

但,这个前提条件至少包括两点:一是产能需要持续拉满,从而超额完成年度50万辆的既定目标,并且在Q4站上现月销6万辆的成绩;二是下半年高端车型昊铂Hyber GT需要尽快放量,年底前需要站稳月销5000辆的水平,也就是达到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量榜的TOP10行列。

而埃安真正的年度盈利,应该是其站稳年销60万辆的规模,以现在的发展态势这大概率会发生在2024年。

事实上,这样的扭亏规模要比特斯拉的翻了近一倍,特斯拉的首个季度盈利在2019Q3,当时的产能规模大概在30万辆左右。而这也就回应了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A级+纯电”的生意并不好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